|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绿色生活 >> 生态旅游 >> 文章正文 | ![]() ![]() |
|
|||||
| |||||
九寨沟打造一流绿色景区 | |||||
作者:本报记者…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16 | |||||
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九寨沟景区的游客从最初的几千人增长到2005年的201万人。九寨沟景区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推动可持续发展,游客人数的大幅增长不但没有造成环境的恶化,增长近2300倍的旅游收入反而有力地促进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 近5年,九寨沟景区累计投入11亿多元,完成了生态广场、粪便处理厂、景区电网和农网改造等一大批基础建设项目,全面改善了景区基础设施条件,极大地提升了景区的环保水平和生态旅游品位。在几乎没有动土石方的情况下建成了近60公里的生态游道,实现了游步道分离;高标准整治景区公路38.14公里,绿化边坡37万平方米;在荷叶、树正和则查洼3个村寨分别修建了居民生活污水处理池,目前投资1000多万元的污水收集系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景区内用餐全部使用可降解餐具和无烟操作,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动态保洁;采用价格调控手段,实行旺季高价格、淡季低价格的办法,尽力减少旺季游客量大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并采用分区旅游的方法分流过于集中的游客,有效调节游客在各景点上的空间分布。 九寨沟景区全力开展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修筑了40多个拦洪坝、滤水坝等,完成13条沟的泥石流治理工程。制定并完善了《森林防火扑救预案》,建立了护林防火指挥部、专职消防队、巡山队等,实现景区连续28年无森林火灾。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完成退耕还林(草)6000余亩,景区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63.61%和85.5%。同时加大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力度,严防外来物种进入,对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或围栏保护,坚决禁止乱捕乱猎。 1992年,九寨沟因其“突出的普遍价值”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又被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并通过“绿色环球21”认证,成为同时拥有3顶世界桂冠的著名景区。 以科学规划为基础 九寨沟景区坚持把科学研究贯穿于生态旅游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从规划到开发,从保护到管理,从营销到服务,都十分重视科学研究的基础性作用。 先后委托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完成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九寨沟科研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明确了不同区域的格局、功能和发展方向,确定了开发重点和开发时序。坚持按照规划开展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审批程序,严格强化工程管理。 景区还专门设立了科研处,配备了生物、生态、气象、水文和环境监测等专业技术人员,在沟内分别修建了4个气象观测站、2个水文观测站和7个生态保护站,并与专业科研机构合作,历时两年开展了4次大规模的本底调查,取得了《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及其保护研究》等一批研究成果。景区先后建立起森林病虫害监测站和生态环境监测站,积极防治森林落叶病,坚持对大气、水体、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分析,增强了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科学性与计划性。同时,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家公园的专家学者进行科研合作交流,与美国华盛顿大学、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美国约塞米特国家公园等建立了联系,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成果和理念,为加强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保景”与“富民”并重 九寨沟曾经是个靠“木头财政”吃饭的穷县,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过程中,九寨沟景区始终尊重和切实维护当地居民的根本利益,通过转变当地经济增长方式保护了宝贵的森林资源,致富了一方百姓。 九寨沟景区采取景区居民入股、管理局投资控股的方式,建成诺日朗旅游服务中心,在景区收入中,每年拨出800多万元专项用于景区居民的生活保障,同时在诺日朗服务中心经营中,实行景区居民占股49%、收益分成占77%的优惠政策。从2005年起,九寨沟景区还每年向景区周边乡镇提供150万元的外围保护经费。在景区保护、管理、经营等活动中,优先安排景区居民从事导游、林政、消防、巡山、旅游服务等工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培养、使用当地居民进入管理层,推动了景区管理机构和当地社区相融互动,使社区居民成为九寨沟景区保护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有效解决了“保景”与“富民”相矛盾这一世界性难题。 1998年九寨沟景区居民人均年纯收入4000元,2001年达到1万元,2005年接近1.5万元。社区居民和周边乡镇群众已成为景区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生态资源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石。”四川省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章小平说,“发展生态旅游首先必须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只有在保护的前提下正确认识资源存量和流量,严格遵循可持续利用最低安全标准和代际公平原则,充分展示并合理开发景区资源,才能提升资源的潜在价值,才能通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终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九寨沟生态遭遇破坏 专家称其 九寨沟的自然奇观篇 九寨沟之地理篇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