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物通讯

作者:九歌    文章来源:三思科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19

  动物不能像人那样说话,但它们一样地能够进行交流,其交流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我们可以通过某个动物以自己的行为或气味或色彩影响另外的动物的行为来得知它们之间存在着交流,并能以此认识到这种交流的一些规律。这是行为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通过这种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同种动物和异种动物在一个生境中的相互关系,从而为我们保护野生动物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同时也可以用社会生物学的角度来认识我们人类自身一些行为的起源。

  一般地说,动物通讯的事例大多是互利的,甚至关系到一个种群的发展。雄性蜘蛛通过拨动蛛网探知雌性蜘蛛有没有交配的意思,蜜蜂通过舞蹈告诉同伴食物之源在哪儿,狗通过吠叫警告入侵者等等。有通讯信号后还得有一个接收系统,只有这样通讯才有可能改变对方的行为,另外信号还必须具有多样性通讯的效率才会更高更准确。 一个白鲸群体  声音是动物通讯中最常见的形式,一只雀形目的新鸟独立生活后会站在某个具体的树枝上不停地鸣叫,以此来告诉同伴自己有了自己的“领地”并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和尊重。生活在我国云南的长臂猿有时会整群此起彼伏发出呼唤,一是保持群体之间的联系,另外还可让另外的同类群体得知它们在本地区活动并不希望被骚扰和入侵。鲸在海洋深处也能发出一种频率很低的声音,主要用来保持群体间的联系。许多昆虫的声音则比较简单,一般是在繁殖季节发出呼唤,类似的还有青蛙。许多食肉目的动物在警告对方时会发出一种较低的呼呼声,如猫在进食时如果受到干扰它就会发出这种声音,此时它会变成一种危险的家伙。研究表明以声音为手段的通讯一般有这么几个特点:

  1.音频、音量、音色、音长均可作为变量,每个变量中可提供特定的信息,根据组合的原则因此声音较其它的通讯方式效率要高得多,信息量也大得多。

  2.发声时身体许多部位仍动作自如。

  3.在受到外部环境作用时声音可立即停止。

  4.接受信号者可不面向信号源。

  5.次声波和超声波形式较少见。

  6.发声动物一般都有信号接收系统,如耳。

  吼猴大概是世界上叫声最响亮的动物之一,其声可以传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以警告其它群体不要靠近。

    视觉形象也是通讯的一种手段,通常这方面是指身体上的标志、颜色、结构、动作、姿态等。在灵长目动物那里一般会用某种表情来配合声音。狼在愤怒时会将上牙床和上齿完全暴露在外,用以警告不友好的同伴或其它入侵者。牧蚜蚁通常会用膝状触角轻轻拍打蚜虫的屁股以刺激对方排泄蜜露。萤火虫则以闪光来告诉同伴自己的位置、现在是否有交配的要求等。见过早上刚放出笼的鸡的朋友一定见过这样一幕,公鸡会跑到母鸡身边一边发出有节奏的低声的咯咯声,一边将一侧的翅膀伸出向下,脚则不停地痉挛,如果母鸡有下蹲的姿势则立即会完成一次交配,如果母鸡趾高气扬地走着,公鸡会转向其它母鸡重复这个风情万种的动作。一般地说视觉信号比较好定位,但也有着一些缺陷,如必须在对方的视线内,还会受到光线的影响,在让同伴或伙伴接受到信号的同时可能也会引起敌害的注意。为弥补可能遇到敌害的缺陷,一些动物会出现一些拟态,如蝴蝶翅上有眼斑,类似的还有一些海洋中的鱼类。


   上图:一种箭毒蛙,它们身上的鲜艳色彩实际上是在警告敌害:我是危险的!下图:一只天社蛾的幼虫,它弄出这个形态来是吓唬敌害的。

    化学通讯在低等动物那里比较常见,尽管从原生动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都会利用这种通讯方式。通常这是由动物在体内产生一些化学物质然后分泌到体外,我们将这些称为信息素或外激素。有的雌性天蛾散发的信息素能传到十几公里以外,这保证了它们能够等到及时的交配。蚂蚁在这方面是个典型,当一只蚂蚁找到食物且自己无法独自完成搬运回家的工作时,它会急速地回巢通知伙伴,在回家的路上它会在地方留外激素,回巢后它会分泌一定量的外激素以便告知同伴去多少只比较合适。

如果将香水滴在其中一只的身上,那么它们马上会变同胞为仇敌。

  戴胜是一种美丽的鸟,但其臭无比,因为它们的尾部能分泌一种极臭的物质,这样可以将它们的巢穴弄得臭气熏天,一般蛇鼠和其它肉食性鸟类及盗蛋的鸟都不愿光顾。哺乳动物中香猫和麝比较有名,它们的通讯产物被人类用来做成香料。而同样以此为道的臭鼬除了让狐狸和狼讨厌外,人类也是无法忍受的,不过人们用它们分泌的化学物质制成了对付歹徒的武器,可让那些坏蛋如色狼等痛苦不堪。化学通讯为手段其作用大致上有报警、进攻、集合、驱散等。

  触觉信号是一种在近距离多用于定位的信号,有时就是身体的直接接触。黾蝽在池塘里生活,它们快速地在水面活动,这样会在水面上产生极细的涟漪,如果它们在水面上有用它们自己才懂得的节奏有意地制造一些波纹,这样就能和同伴进行交流。如果你抓到一只小虫,你可以小心地放在蛛网上去,网的振动会让蜘蛛觉得有情况,为了核实蜘蛛会用前足拉动网,除了判断是否为食物外,当然能判断是否有入侵者或求爱者。膜翅目的昆虫多会用触角进行交流,只要你注意地上两只相遇的蚂蚁你就能看到这种通讯行为,当然如果你再耐心一点也许会知道它们刚才交谈了什么。从前人们喜欢一种斗蟋蟀的活动,两只蟋蟀放在一起时它们在触角接触的那一瞬间就知道了对方的性别,是战是爱当然也就很快能做出反应了,当然这里面也会有化学信号的作用。一些哺乳动物相互理毛其实也是一种交流,有的还会将尾搅在一起表示爱慕或友好。 将尾部缠绕在一起进行交流表示他们对对方非常信任。

  不同类的动物之间也能进行交流,这方面也可以用共生和共栖来表述。响蜜鴷发现蜜源后由于危险性大并不能获得蜂蜜,于是它们会去找到一只獾,然后发出特定的声音,獾便做出反应跟在鸟儿的后面径直来到蜂巢处并将蜂巢捣毁,然后它们会友好地共享美餐。非洲的黑犀牛身上会生长一些讨厌的扁虱和其它寄生虫,而小犀牛鸟非常喜欢这种食物,它们通常停在犀牛的身上到处找这些寄生虫吃,犀牛感到非常惬意,当然这是有回报的,当有大型猛兽出现时,犀牛鸟会发出一种很小的警告声音,犀牛便会警惕起来并及早做好反击或逃跑的准备。生活在海洋中的清道夫鱼身上有着特殊的条纹,它们专门吃一些嵌在大鱼嘴里的残渣,这些残渣会让大鱼们感到非常不舒服,当清道夫鱼出现在大鱼面前时会翻滚身体示意自己的身份,大鱼包括一些非常凶猛的食肉鱼类会顺从地张开大嘴,然后清道夫鱼穿到大鱼的嘴里开始饱餐,由于在漫长的时间内形成的默契,清道夫鱼会很安全。 犀牛和犀牛鸟  在动物中也存在利用错误信息误导对方的行为,我们一般将这个叫做欺骗。如一只幼猴为了独占食物,它会发出危害警告,当同类处于高度警惕状态时它便会从容不迫地独自享受食物。研究表明在成猴那里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这表明同一群体内对幼兽的一些不好的行为是能被原谅的。异种动物间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我曾经观察到过这样一幕,地上有学生抛弃的一块食物,灰喜鹊和八哥都发现了它,突然我听到了一声很粗厉的“呀”声,这是灰喜鹊发了警告的声音,但这声音是从八哥那儿发出的,八哥是效鸣的高手,灰喜鹊认为是同类的声音便处于警备状态,三只八哥便得到了它们想得到的食物。 我用来观察椋鸟行为的八哥,它几乎学会了乌鸫所有的鸣叫,而后者的鸣声是极尽变化之能事的。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通讯都是某种物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通常只对本物种有作用。当鼠在被蛇袭击濒死时发出的危险信号并不能为在旁边的刺猬所理解,刺猬会继续它自己的活动。鸟类中的情况比较复杂一些,当一只灰喜鹊发出警告时,它附近的八哥和白头鹎也会紧张起来,这个可能与后天习得性行为有关。另外动物也存在方言的问题,我曾经将两只红嘴相思鸟(来源于本地)分开分别与来自外地的同种鸟放在一起,对于天性的鸣叫彼此都能理解,而由于我那两鸟长期和文鸟相处有时是争斗而在后天获得的特定鸣叫声在那两只外地鸟听来就不能懂得。有人曾将美国的海鸥和法国的海鸥放在一起(同种),它们之间几乎完全无法交流。另外,动物的通讯多半有着遗传基础,但动物越是高级,后天获得性的通讯手段就会越多越复杂。 “嫁给我吧,你看我的脖子是不是非常漂亮?”

  动物通讯的功能通常可分为如下一些:

  1.种的辩认。如不同巢穴的蚂蚁相遇后会迅即脱离接触。

  2.性引诱和性别判断。如雌猫在发情期会散发一种只有雄猫才能懂得的气味,这气味对考虑来说毫无意义。又如外形上几乎无法分辨的两只椋鸟,婉转鸣叫的那只应该是雄的,而雌的一般不太吭气。

  3.求偶和交配。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孔雀。

  4.哺养后代。乌鸫在哺养幼鸟阶段雌鸟会一直守在雏鸟身边,雄鸟则四处觅食,除自己享用外,还得养活雌鸟和幼鸟,但在这一过程中雄鸟有时会守在幼鸟身边一段时间,以便让雌鸟去水浴,这其中就有一个交流信息的过程。

  5.社群合作。在社会性动物那里这方面表现得非常充分。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没有相关文章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