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绿韵博客  环境生态论坛  留言 今天是:
网站首页资讯文章供求生活NGO考试旅游下载图库
载入中…
推荐软件热门软件
推荐下载2018最新SCI土壤学影响最新下载
推荐下载2018最新SCI多学科综合最新下载
推荐下载2018最新微生物学SCI影最新下载
推荐下载2016环境研究SCI影响因
推荐下载2016农业综合SCI期刊影
推荐下载2016多学科综合SCI期刊
推荐下载2016农学SCI影响因子
推荐下载2016土壤学SCi期刊影响
普通下载2016微生物学SCI202
普通下载2016林学SCI影响113
推荐下载2016环境研究SCI115
推荐下载2016农业综合SCI95
推荐下载2016多学科综合S984
推荐下载2016农学SCI影响2422
推荐下载2016土壤学SCi期2429
推荐下载2016环境学SCI期965
专题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下载 >> 科普书架 >> 科普文丛 >> 下载信息
高级搜索
运行环境: Win9x/NT/2000/XP/ 文件大小: 157 K
软件等级: ★★★ 软件类别: 国产软件
开 发 商: 王小东 软件语言: 简体中文
相关链接: 下载演示地址  下载注册地址 软件属性:     
下载次数: 本日:   本周:  
  本月:   总计:
授权方式: 免费版
解压密码: 
软件添加: 审核:ahaoxie 录入:ahaoxie 添加时间: 2004-6-8 0:23:02
下载地址一  
信息技术正在引起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这一点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受得到的。但是,
它究竟在哪些方面引起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将要发生哪些变化,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得清
楚。用一些专家的话说,关于信息社会的讨论,“大家都是在盲人摸象”。

    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变化实在太快了,一个人会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就看到过去的时代中也
许要几代人才能看到的变化。变化太快,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把握这些变化。这一点从信息
产业的发展就可以看得十分清楚:许多十几年以前的大公司如今或已消失,或已奄奄一息,
而一些十几年以前还不存在(甚至是几年以前还不存在)或微不足道的公司,成了今天信息
产业的帝王,如微软、英特尔、网景等都是这样。这些公司之所以顺应了发展趋势而获得了
空前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它们比别人更聪明,因而看清了今天的局势,而是因为运气好,碰
对了路子。在美国的硅谷,公司的建立就象鱼甩子一样,成千上万的甩出来,成活的却极
少。因而,成功与否并不是靠基于理性分析之上的预测,而是靠碰运气。

    要真正能够看清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变化,也许要十年二十年之后。那时再来看我们今天
的预测,有许多肯定是十分可笑的。尘埃落定之后,你也许会发现,我们今天所说的话百分
之五十是错的,另外百分之五十是蒙对的。即使如此,我们今天的探索也仍旧是有意义的:
力图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在不可知的海洋上为自己导航,仍是人类即时生存之必须,其间
或能瞥见一丝真理的毫光,则可传之后人。

    我对于信息时代的把握,当然也是盲人摸象一流,但我迫切感到,即使仅仅是左摸一
把,右摸一把的感觉,到了今天,也有必要把它们用思考联结起来,绘成一张大致成形的
图,呈献给世人。这肯定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要在不可知的海洋上为自己导航。

    我的这本书力图把有关信息时代的一些大感觉(这些感觉就其原始材料而言,并不是我
个人的,托信息技术的福,我才能够在极大的空间范围内,将这些材料搜集起来)串联起
来,勾画出我们今天所能想像的未来信息时代的人类社会的一些轮廓,包括政治、经济、文
化,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在勾画这些轮廓时,我并没有严格属守“信息技术”、“信息时代”等“信息”这个名
词的限定范围。如果在勾画这些轮廓时,其它的东西也很重要,为什么不能加进去呢?再
者,“信息”的范围本身就是划不清的,谁能严格地说清楚我们周围的事物哪些是“信息”
的,哪些是“非信息”的呢?比如说,我在书中用了“比特”与“原子”的两分法,借以比
喻“信息”的和“非信息”的事物,但这仅仅是一个大概的比喻,不能深究。譬如,我在书
中把人的生物学特征说成是“原子”的,而把人的文化特征说成是“比特”的;然而,人的
生物学特征是由其细胞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你的块头大小,原
子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比特”的。但另一方面,你却不能说,使用这样的比喻,作这
样的两分法没有意义:至少,一个人的文化特征是在童年时期很容易用其周围的文化环境加
以塑造——这正是信息技术的长处,而一个人的生物学特征却迄今不容易被改变——改变它
的手段我们一般也不叫信息技术,而叫生物学技术,尽管生物学技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
操纵信息的技术。

    关于这些问题,可以把书看完之后再去细究。总之,我是把我认为该加进去的东西都加
进去,而不考虑这些东西是否是严格“信息”的。

    美国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曾经把他的思想比作由好几个自我组成的委员会。这些自
我开会时,常常是吵吵嚷嚷,没个日程,也没个主席,但他却一直感觉正常。当然,他觉得
还是有个主席好,还是排队挨个来好。我在本书里也时常出现这种“委员会现象”。你只要
把问题往宽里想,往深里想,“委员会现象”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相信大家都会有这个体
会。当然,最好还是有个主席。另一方面,我想提醒读者的是,在有些地方,我的观点看起
来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

    打个比方说,有A、B、C、D四种观点,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持有A观点的人必持有
B观点,而持有C观点的人才会持有D观点,否则就是自相矛盾;但为什么持有A观点的人
才能持有B观点呢?这理由也许仅仅是因为许多书上都这么说,但实际上,却是持有C观点
的人同时持有B观点才更符合罗辑。在我们现有的人文、学术,乃至传媒背景下,往往是错
误的搭配占据了主流地位,以至于人们根本想不到还可能有另外的搭配方式。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的这本书并不能构成一个体系--我认为,一个东西,无论是什么
东西,自成体系的想法已经不符合这个网络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应做的是编织
自己的那一块小网,拼凑到大网上去,而这张大网博大无边,变幻无穷,无法由我们作出价
值判断,我们只是感到非常有意思。另外,对于书中涉及的许多技术领域,我和大多数读者
一样,并非这些领域的技术专家,对于技术专家们的不同观点,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加以判
断,但把普通人对于这些专门技术领域所发生的事情的感受联系起来,并且进行智力上并非
不严肃、不认真的处理,写成一本书,肯定还是会有价值的。

    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我还感到,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软”领域,还是
在科学技术这样似乎应该是一丝不苟、直言不讳的“硬”领域,总是有一些十分重要,而大
家却避而不谈的问题。比如说,有关“智商”的许多问题就是据科学家们说“我们大家都知
道是事实,但谁也不去谈……”的问题。本书当然也不可能事事直言不讳,但尽可能触碰所
有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乃是它的一个原则。

没有相关下载
为了达到最快的下载速度,推荐使用网际快车下载本站软件。
如果您发现该软件不能下载,请通知管理员或点击【此处报错】,谢谢!
未经本站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源;如引用页面,请注明来自本站,谢谢您的支持!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