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与产业经济-构建循环经济之基石
定价:¥26.00 | 优惠价:¥20.90 | ![]() |
![]() |
内容简介
本书从诸多环境与生态问题中,提炼出一个核心问题,即产业活动与环境的冲突。然后从产业组织变革、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从产业组织变革角度探讨产业共生组织和产业生态化集群,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研究产业结构优化的环境基础和依据;从系统角度对比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分析经济系统对环境的反馈和关联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方式,并运用制度经济学分析实现产业生态的动力机制。
本书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平台。以产业经济理论为基础,提出经济与环境的矛盾根源是人类产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演化不协调所导致的,为此,必须从产业活动自身去探索,寻求解决冲突的根本途径。
本书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平台。以产业经济理论为基础,提出经济与环境的矛盾根源是人类产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演化不协调所导致的,为此,必须从产业活动自身去探索,寻求解决冲突的根本途径。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经济与环境的冲突
第一节 环境危机的根源
第二节 经济与环境的冲突与协调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第二章 产业生态学内涵及其经济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产业生态学内涵
第二节 产业生态学的经济理论基础
第三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经济观
第四节 产业生态与产业经济关系
第三章 产业组织与产业生态
第一节 产业组织与挑战
第二节 产业生态集群与共生组织的形成
第三节 自组织机制——产业共生形成的内在动力
第四节 产业共生组织模式及其驱动因素
第四章 产业结构与产业生态
第一节 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
第二节 产业的经济贡献率与环境污染贡献率
第三节 产业生态模式探讨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与生态系统的耦合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产业经济系统分析
第二节 产业关联度与投入产出分析
第三节 自然一经济一社会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 章产业生态动力机制与产业生态制度
第一节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的根源
第二节 产业生态形成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 产业生态政策与法规
第七章 产业生态理论应用与卖践
第一节 西江产业带产业生态研究
第二节 沧江生态工业园建设
第三节 加拿大Burnside工业园
第四节 产业生态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经济与环境的冲突
第一节 环境危机的根源
第二节 经济与环境的冲突与协调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第二章 产业生态学内涵及其经济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产业生态学内涵
第二节 产业生态学的经济理论基础
第三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经济观
第四节 产业生态与产业经济关系
第三章 产业组织与产业生态
第一节 产业组织与挑战
第二节 产业生态集群与共生组织的形成
第三节 自组织机制——产业共生形成的内在动力
第四节 产业共生组织模式及其驱动因素
第四章 产业结构与产业生态
第一节 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
第二节 产业的经济贡献率与环境污染贡献率
第三节 产业生态模式探讨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与生态系统的耦合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产业经济系统分析
第二节 产业关联度与投入产出分析
第三节 自然一经济一社会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 章产业生态动力机制与产业生态制度
第一节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的根源
第二节 产业生态形成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 产业生态政策与法规
第七章 产业生态理论应用与卖践
第一节 西江产业带产业生态研究
第二节 沧江生态工业园建设
第三节 加拿大Burnside工业园
第四节 产业生态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经济与环境的冲突
第一节 环境危机的根源
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化大规模生产为人类带来了巨大变化,人类物质生活得到迅速提高。然而,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陷入前所未有的高危环境并付出高昂代价。电脑的700多种化学原料中,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达上百种(包括铅、汞、铬等有害重金属);居住房间的建筑材料可能弥漫着高于安全范围几十倍的放射性物质(如氡、镭、钍等),汽车内部材料中可能聚集了高浓度的甲苯、胺、烟碱、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足以致人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癌症;食物中可能掺有溴酸钾添加剂等致癌物质,不知不觉侵害人的中枢神经、血液和肾脏;辣椒酱、肯德基鸡翅的苏丹红,果脯蜜饯中铅和二氧化硫超标,奶粉中碘超标等事件仅仅是冰山一角;淮河流域癌症村的发现、松花江化工厂爆炸引起河流水质污染、沙尘暴频繁袭击北京、西北数百万生态移民离乡背井、“鱼米之乡”太湖蓝藻爆发使人们陷入水荒、珠三角“水乡”咸潮入侵引发人们饮水危机、灰霾天气高达130~190天/年、土壤中重金属及有机毒物含量超标的面积超过5500平方千米等(胡振宇,2004);从2004年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到2008年爆发的以“三鹿”为代表的乳制品行业“三聚氰胺”事件,都在向我们昭示:危机就在每一个人身边,我们不能再漠视生态危机的存在。……
第一节 环境危机的根源
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化大规模生产为人类带来了巨大变化,人类物质生活得到迅速提高。然而,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陷入前所未有的高危环境并付出高昂代价。电脑的700多种化学原料中,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达上百种(包括铅、汞、铬等有害重金属);居住房间的建筑材料可能弥漫着高于安全范围几十倍的放射性物质(如氡、镭、钍等),汽车内部材料中可能聚集了高浓度的甲苯、胺、烟碱、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足以致人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癌症;食物中可能掺有溴酸钾添加剂等致癌物质,不知不觉侵害人的中枢神经、血液和肾脏;辣椒酱、肯德基鸡翅的苏丹红,果脯蜜饯中铅和二氧化硫超标,奶粉中碘超标等事件仅仅是冰山一角;淮河流域癌症村的发现、松花江化工厂爆炸引起河流水质污染、沙尘暴频繁袭击北京、西北数百万生态移民离乡背井、“鱼米之乡”太湖蓝藻爆发使人们陷入水荒、珠三角“水乡”咸潮入侵引发人们饮水危机、灰霾天气高达130~190天/年、土壤中重金属及有机毒物含量超标的面积超过5500平方千米等(胡振宇,2004);从2004年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到2008年爆发的以“三鹿”为代表的乳制品行业“三聚氰胺”事件,都在向我们昭示:危机就在每一个人身边,我们不能再漠视生态危机的存在。……
图书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相关图书
|
没有相关图书 |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