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国·辉煌60年——资源能源篇

作者:张翼 杨亮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23

  1882年,上海亮起中国的第一盏灯。但67年过去后,大多数中国人依然过着“除了星月,就是一片黑暗”的无电生活。1949年,全国的发电量按人均计算,一年的生活用电不足一度电。

  昏暗的煤油灯、背着煤气包的汽车、衰败的矿井……是60年前的灰暗记忆。

  60年巨变,我国的资源能源行业实现了惊人的大跨越——

  目前,我国的发电装机已突破8亿千瓦,即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煤炭产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达到27.9亿吨,是1949年的87.2倍和1978年的4.6倍;

  2008年全国原油产量1.9亿吨,是1949年的1627倍和1978年的1.8倍,居世界第5位。

  60年巨变,我国的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不仅实现了量的飞跃,而且实现了生产和消费结构、发展内涵的深刻变革。

60年来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增长100多倍

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五色篇章

红色篇:激情燃烧的岁月和精神

  大庆,一个“黑色金子”的红色故事。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出黑色的工业油流,沉睡千年的荒原点亮中国石油工业的希望之光。当时正值新中国十岁华诞之际,新油田起名叫“大庆”。

  大庆油田诞生之时,新中国正面临经济最困难时期。“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就是最大的困难。”1960年,一场气势恢宏的石油会战在大庆拉开序幕,数万石油大军汇聚松辽平原。“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誓言成为中国石油人的精神之灯。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战胜了一切困难。仅用3年时间,就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了大油田,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1963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基本可以自给。

  近半个世纪以来,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0亿吨,占同期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从1976年开始,大庆油田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连续27年高产稳产,成为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以“铁人”为代表的大庆精神也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

  “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1961年,王启民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来到大庆石油会战工地时,与伙伴写下了心中的誓言。从一个热血青年到两鬓斑白的石油地质专家,今年72岁的王启民将自己全部融入大庆油田,为大庆的稳产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成为“新时期的铁人”。

  在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上,我们一次次读到“大会战”的记载:上世纪60年代华北石油会战;1970年石油大军三上辽河油田;1989年开始的塔里木会战;1992年开始的吐哈石油会战;本世纪初建成的4000公里“西气东输”工程……

  60年前,中国“缺油”、“少电”、煤炭行业落后。经过60年的开发建设,我国已形成了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能源总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在这份成绩单背后,“铁人”的红色精神与资源能源的开发建设者相伴相随。

橙色篇:改革喷薄出幸福与希望

  这是一个世界电力建设史上绝无仅有的“速度之变”:不到6年的时间,中国电力装机连续实现4亿千瓦、5亿千瓦、6亿千瓦、7亿千瓦、8亿千瓦五次大的标志性跨越。

  令人惊异的发展速度背后,是中国电力巨人深刻的“体制之变”。

  回顾电力工业30年走过的改革路径,大致经历了集资办电、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等几个关键步骤。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生产力的解放,都激发了行业的活力。30年,一个庞大的电力巨人,完成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到一个市场为导向的电力体制新格局的重大转变。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积极进行能源体制改革,推动能源工业持续稳定发展,保障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建立市场价格机制、扩大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是能源工业体制改革紧紧锁定的目标。

  2000年和2001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相继上市,成功进入海外资本市场,预示着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产权融合的新的历史时期。

  如今,在世界500强的名单里可以读到一个个中国重量级能源企业的名字: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南方电网……

  改革开放的视野和魄力正在使我国成为国际能源合作的积极参与者。目前,中国已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和管道项目合作。

  2008年3月,国家能源局组建,这是中国能源发展和改革的又一重大事件。

  改革,带来行业巨变,也为中国人走出能源瓶颈走向现代化幸福美好的生活开启了大门。

  旧中国,中国人的生活用能以薪柴和燃煤为主。

  60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数量不断增长,能源结构不断优化。195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仅0.47亿吨标准煤,1978年达到5.71亿吨标准煤,2008年达到28.5亿吨标准煤。1952-2008年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7.6%。

  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向优质化方向发展,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从1952年的95%下降到2008年的68.7%,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优质能源比重上升明显。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经典中国·辉煌60年——资源能源…
    1882年,上海亮起中国的第一盏灯。但67年过去后,大多数中国…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