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给猪喂食大量杂交狼尾草后,不但没有影响猪的长肉速度,反而提高了养殖效益,就连养殖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液也因此全部有了去处。这是嘉兴市世忠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今年采用的新型养殖模式。
收割、打碎、配比饲料……今年8月起,张世忠每天上午就专为猪饲料忙活,尽管种杂交狼尾草不比普通牧草,必须打成草浆喂猪,工序是多了点,但他觉得忙得值。张世忠算了一下,使用杂交狼尾草3个多月来,平均每个月节约饲料成本1.4万元,除去4000多元的劳务成本,每月净节约近万元开支。“还有,以往一个夏季会淘汰10头左右的母猪,但这个夏季只淘汰了一头,子猪的存活率也从原先的98%提升到了99.5%,猪肉的肉质更为鲜美。”张世忠说。
养猪成本下降如此之多,张世忠说与饲料的搭配比例密切相关。“一般养殖户在饲料中添加的青饲料不超过5%,加多了猪的营养跟不上,长肉速度慢。用杂交狼尾草,我在饲料中添加的比例是30%至50%,然而猪长肉的速度一点也没受影响。”张世忠说,主要是猪吃了用这种草配制出来的“营养煲”。根据网络资料显示,杂交狼尾草的粗蛋白含量有11%至15%,接近玉米。
令张世忠欣喜的不止于此,种植的30多亩杂交狼尾草吸收沼液的能力也超强。“养殖废弃物处理中会产生大量沼液,以往养殖场经常需要把产生的沼液运到周边农户的田间,种了杂交狼尾草后,现在通过管道不定时输送到60亩承包地里,自家就能消化全部的沼液。”他打算明年扩大种植规模,让养殖场更多的猪能吃上“营养煲”。
杂交狼尾草并不是本地牧草品种,而是南湖区今年3月到福建龙岩市考察生态养殖后引进的新品种,率先种植的张世忠成了首吃螃蟹的养殖户。作为全省主要的生猪养殖基地,既环保又能促进农民增收的生态养殖模式是南湖区近年来积极探索的。“农牧结合的养殖方式肯定是发展的方向。”区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沼液处理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中的一个难点,引进杂交狼尾草,就是看中它在治污和帮助农民增收中的双重功效,希望以此加快现有养殖模式的完善,促进生态养殖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