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新村官网 >> 新农村建设 >> 政策文件 >> 正文
→ 推荐文章
→ 热门文章
→ 环境资讯
→ 技术文库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要有上升空间和新“出口”
作者:潘则福    文章来源:廉政瞭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1

怎么干得好

  ——当好村官?先当好村民!

  王鑫,四川省某县洞子村大学生村官。“当时感觉来了就可以大干一场,培训的时候,党校的老师也说‘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2008年国庆假期结束后,王鑫来到洞子村报到。

  到村里的第5天,面对坑坑洼洼的山路,王鑫就和村里的张书记说,2个月之内,我要找到一家企业赞助,把水泥路修起。一旁的村主任老周说,小伙子,你好天真!为了这口气,王鑫跑遍了县城所有的关系,愣是空手而归。

  从县城回来那天晚上,他在张书记家坐到11点。“小伙子,水泥路我和老周十几年了都没修起来,你这才来几天,事能成吗?”

  那晚,张书记建议王鑫先把村里的基本情况了解一番,有多少户、多少外出务工、多少孤寡老人……都必须记住。

  来到村上4个月了,王鑫坦言自己还没有融入农村的生活。

  前几天,王鑫又一次来到五社老孙家,这已经是他第4次为建沼气池来找老孙了。镇上承诺发展一口沼气政府补助1 500元钱,然而不管王鑫怎么解释,老孙总觉得儿女都不在身边,自己一个人在家,再花1500元来弄沼气池,很浪费。王鑫又一次铩羽而归,他实在找不到什么办法来说服老孙了。

  在洞子村干了近30年的张书记这样认为,“我们是很欢迎小王的,一些工作我们反而没他们管用。一些事,小王一去就灵,村里人觉得大学生比较公平。但他对农业、农村、农民实在不了解,时间久了会影响他工作积极性的。”

  代干部打报告、做各类统计报表……张书记细数王鑫给村里带来的诸多好处。

  但这与王鑫初时的豪情壮志相去甚远。每次翻看自己打印的首届十佳村官先进事迹时,王鑫会走神:我适合来农村吗?

  这样的境遇,文国云似曾相识。2007年9月刚到威远县条件最差的铺子湾镇双岭村时,他遇到了和现在王鑫一样的问题。

  不同的是,文国云在村里“沉得更深”。在了解到村里缺乏资金、土地撂荒的现实后,他开始想办法。办一个帮扶基金,给困难家庭送家禽、送书籍、送技术,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后来的事实印证这是适合双岭村情的发展之路。为了筹集资金,他一边在网上建立“同心帮扶基金募捐平台”,一边找镇领导、村干部和企业老板。幸运的是,这个想法得到了村镇支持。

  绵阳市某镇综治办主任苏雄峰觉得像王鑫这样的情况比较普遍。“我们镇的几名村官也是这样。”他说,以他多年基层的工作经验来看,要想在农村立足,首先要做好一个村民,了解村情,“我觉得大学生村官首先要是一个合格的村民,这样才能谈发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评论

    进入论坛

    文章录入:见鬼    责任编辑:见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