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过低碳生活从小事做起 车辆省油窍门多多
作者:马喜生 刘…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3753  更新时间:2010/4/30 10:48:3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低碳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有心,身边的小细节都可以做到低碳。记者采访了多位低碳潮人,看看他们是如何做的。

  张泽:一次意外断水停电的感悟

  张泽的低碳经历是从一次意外断水停电开始的。今年3月初,他为了让宿舍更靠近办公室,就搬家住进新公寓,这里曾是南城街道某星级酒店的员工宿舍楼,现在整体出租给二手房东搞经营。张泽搬进后第一个周末,大楼爆水管,电梯进水,结果整个公寓停了一天电,断了两天水,电梯是在4天后修好的,每次用脚丈量12楼高时张泽就叫苦不迭。

  断水停电后,家里一切“吃”电的娱乐工具都歇菜了。电视和DVD机一起停工,音箱与电脑同时离岗。无奈之下,张泽捡起书架上一年前购买的沈复的《浮生六记》和彭浩翔的《破事儿》,彭浩翔天马行空和不失细腻的情感触角把张泽因失去娱乐而要破口大骂的心情吸引住,一个上午就打发走了。周六中午,张泽就发出感叹,停电了也不是件特别坏的事。

  洗衣服就是奢侈的行为。早上,张泽用半瓶矿泉漱口洗脸,科学安排,一点点水也能把自己修饰得光光亮亮。平常喜欢动不动就洗脸的他这次也受到“无米之炊”的挑战,张泽想出个主意,把毛巾弄湿挂住,时不时抹抹眼睛,也算是消除干燥的好方法。晚上,房东给他提供了一桶水,这一桶水被他利用到极致,从全自动洗衣变回手动搓洗,不脏的地方不敢水洗,洗澡当然也挑重点的抹洗,最后才用这些水冲洗厕所。

  由于工作上的原因,张泽每天都要上网看新闻,没电的这个周末,看新闻的阵地嫁接到手机上,虽然手机多耗了两格电,但是比起平常打开电脑就会迷上个把小时的用电量相比,经济实惠了许多。现在,张泽也形成了手机上网看新闻的习惯,省略了在电脑上鼠标乱点的时间浪费。

  张泽告诉记者,想不到周末意外的断水停电也是一次低碳实践。他说看过一本书,说的是一个极端的自然主义者,他的屋子里已经找不到多余的一件现代制造的东西了,有一天他发现杯子也是多余的,因为用手就能捧水喝,杯子随即被扔掉。张泽说现近的环保生活当然不能这么“干净”,但是多留心、总结个人的需求,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就会做得更好。

  米雪儿:两地通行轻装上阵

  米雪儿是资深白领,追求品质生活,要浪漫先浪费是她的信条。她在厚街某电影院工作,租住的是本地一处高档寓所。熟悉了几年广州大城市生活的她,两年前被调至东莞厚街开拓市场,每周来回于穗莞两地。

  米雪儿说,去年12月上映的好莱坞电影《在云端》给她带来许多简约启发。片中男主角瑞恩和菜鸟女同事娜塔莉一起要飞去分公司裁人。瑞恩在机场等了好久才见到娜塔莉拽着箱子姗姗来迟,原来问题出在她的行李箱上,与一年有300多天辗转于机场的瑞恩的箱子相比,显得大而沉重。瑞恩打开她的箱子,“枕头根本不用带,飞机上提供的枕头很舒服。保暖垫子机上也有,连这么大的箱子也是多余的”。娜塔莉在瑞恩的建议下扔下不必要的东西,轻装上阵。

  瑞恩在机场经验丰富的示范,博得许多生活有心人的喝彩,也给米雪儿上了一堂精彩的低碳课。现在每次来回穗莞间,米雪儿随身带上一本书籍,她觉得这样比随手买一份报纸,下车就扔掉要心安得多。出发前,米雪儿提前结束手头上的工作,以便有足够时间搭公交车去客运站,减少打车数量。而且,她还特意在办公室就灌满一壶茶带到车站。

  骆司机:车辆省油窍门多多

  骆司机去年转行了,从出租车跳槽到公交车,司机的称呼照样没有变。去年他的公交车在南城体育路上追尾一辆出租车,后来交警认定这起事故责任在于出租车。当时,骆司机向的哥建议,后备箱撞坏的盖子去东城某维修厂换个国产的就行,用不着原厂货,可以省钱。

  说到开车如何省钱,骆司机很有见解。开出租车时,他换机油和点火器的次数比别的司机要多几次,他说好处是出租车运转得更加良好,动力好,自然就省油。夏天乘客总要出租车开着空调,骆司机早上7点半前一般都摇窗不开空调,骆司机说东莞的绿化多,早上开着窗,扑窗而入的凉风都带着露珠的湿气,日常里用惯了空调的乘客也很喜欢这种感觉。

  行车时,骆司机尽量不频繁变道,这一方面是为安全着想,另一方面也直接省油,虽然每次能省一点点油,但是积少成多。

  骆司机停车时养成一个习惯:瞅两眼轮胎的胎压,那是汽车的脚,过低的胎压会增加汽车的油耗,而且还会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和行驶安全。记者上网查询,这种说法确实有道理,符合规定的胎压,可以降低油耗3.3%。

  当了公交车司机后,骆司机说公交车里省点空调费还是可以的,就是空调尽量开小,一些乘客大热天上车,站定后满头大汗恨不得空调冷气能从裤管下灌入。骆司机建议乘客要慢慢静下来,身体逐渐降温,空调开得适度对身体有好处,不致于大冷大热得感冒。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