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三 焦点关注 二氧化碳减排是否等于低碳经济,如何核算减排量
关键思路 碳减排严格地说应该是减少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
记者:从政府到民间以及商业或企业,都在热衷低碳经济并且拿出自己算出的碳减排量示人,一些所谓的碳减排公司也在忙于开展低碳业务。现在,我国有没有一个规范的碳减排核算标准?
卢学强:你问到一个核心问题了。准确地说,我国还没有自己的碳排放核算体系,急需制订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我们现在关于低碳问题确实是有些乱象纷呈。要核算碳减排量,首先要明确“碳”包括什么。这里的“碳”不仅是二氧化碳,而应该是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所有温室气体。对不同的温室气体的评价用全球变暖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如果把二氧化碳对全球变暖的作用(GWP)作为1,甲烷和氧化亚氮的GWP分别是25和298。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许多温室气体的GWP都远大于二氧化碳,但是由于二氧化碳的总体含量很高,所以其对全球变暖的总贡献相对于其他温室气体也是最大的。现在碳减排主要指的是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中所规定的6种温室气体,它们分别是:二氧化碳(CO2)、甲烷(CH4 )、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氯氟烃类物质已经被《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一系列修正案列为要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的物质,《京都议定书》没有重复把它们列为减排对象。 你问到一个核心问题了。准确地说,我国还没有自己的碳排放核算体系,急需制订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我们现在关于低碳问题确实是有些乱象纷呈。要核算碳减排量,首先要明确“碳”包括什么。这里的“碳”不仅是二氧化碳,而应该是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所有温室气体。对不同的温室气体的评价用全球变暖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如果把二氧化碳对全球变暖的作用(GWP)作为1,甲烷和氧化亚氮的GWP分别是25和298。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许多温室气体的GWP都远大于二氧化碳,但是由于二氧化碳的总体含量很高,所以其对全球变暖的总贡献相对于其他温室气体也是最大的。现在碳减排主要指的是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中所规定的6种温室气体,它们分别是: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N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氯氟烃类物质已经被《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一系列修正案列为要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的物质,《京都议定书》没有重复把它们列为减排对象。
碳减排核算主要遵循的方法来自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2006年编制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核算的基本思路就是用源乘上排放系数(EF),目前这个指南正在修订之中。关于碳排放的核算还有针对组织以及项目碳排放核算的ISO14064-1、2、3系列标准,以及PAS2050碳足迹标准。目前,我国还没有自己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我国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碳减排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现在急需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完善温室气体基线调查、跟踪监测以及核算评估的技术体系。
点击四 焦点关注 怎样发展低碳经济支撑技术 关键思路 低碳技术不仅包括CCUS技术,更重要的是推行碳清洁生产
记者: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开发“低碳技术”。以房地产业来说,一些开发商用上太阳能技术就标榜自己是“低碳地产”。许多开发商也跟着宣称自己的楼盘是低碳楼盘、生态楼盘、宜居楼盘……实际上,其中很多都是开发商在炒作概念。那么,如何才能确认真正的低碳技术?
卢学强:现实中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不仅在房地产业,其他行业也存在此现象。看待低碳技术可以从“源—流—汇”3个方面来看。就“源”而言,主要指可再生能源技术;而“流”则是指提高能效的相关技术以及碳捕获与储存(或称封存)技术,即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技术;“汇”则是植树造林等增加碳汇的技术。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您提到的低碳建筑问题。太阳能技术的使用可以算是“源”方面的低碳技术,但是还必须考量其建筑节能水平以及绿化率等指标。必须了解的是,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基本占据了社会消费领域碳排放的一半左右,非常重要。
记者:我们的低碳经济技术要符合世界的发展趋势,但也要适合国情。请谈谈目前我国在发展低碳技术的过程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卢学强: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除了政策、法规、标准等软环境条件外,关键是低碳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低碳技术一般指CCS技术,现在有学者将CCS扩展为CCUS,即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技术。实质上,像前面说的那样,低碳技术应该包括源—流—汇3个方面的技术,不仅是CCUS技术。CCUS技术第一步是碳的捕获,然后将其纯化利用或者用于制造其他材料或制剂的原料,对于无法利用的碳,主要利用地质构造加以储存。CCUS技术是对于温室气体产生后的一种处理或处置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末端治理技术。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CCUS技术有望于2020年开始应用推广,中国将于2030年有所突破。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CCUS技术应用最多的国家。也就是说,我国近期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技术支撑还不能完全依赖于CCUS技术。低碳技术除了CCUS这种“节流”技术外,还有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开源”技术。
然而,目前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份额短期内也不会很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近期不太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虑应用低碳技术的时候,还是要把近期的重点放在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上,也就是说不能忽略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低碳技术,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全过程的碳排放控制,也才可以使生产过程变成碳清洁生产。这里我们可以把碳排放作为一种污染物来考量,那么传统上的针对污染防治的清洁生产,也就包括了低碳的理念,就是一种碳清洁生产。这里典型的技术包括超超临界技术、IGCC技术等。
刚刚结束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对“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特别提出了要将降低能耗强度与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强调的就是要推行碳清洁生产。同时,还提出了增加非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以及提高森林覆盖率等要求。这样,可以说是从源—流—汇3个方面都全面系统地为我国的低碳发展提出了纲领性的指导。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