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生物燃料:汽车的未来食谱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11
    当全球油价没有悬念地一路飙升,出于战略安全、能源储备、经济利益等各种原因的考虑,各国政府和各大能源公司开始竞相开发具有绿色环保功能的“绿色”生物燃料

  当全球油价没有悬念地一路飙升,出于战略安全、能源储备、经济利益等各种原因的考虑,各国政府和各大能源公司开始竞相开发具有绿色环保功能的“绿色”生物燃料。当下的乙醇燃料,无疑已经成为全世界万众瞩目的焦点,而各大汽车生产商也纷纷顺应时代的潮流,为这位能源界的新星度身打造新型的驱动力。不过,这位明星因为自身条件的天然缺陷,目前在公众舆论中遭到微词,比如运输不方便、能量密度太低、生产时消耗了人类大量的“口粮”等。

  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能源,人类并没有在探索和利用新的生物能源方面裹足不前,在最近媒体上发布的一系列消息中,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不少全新的生物燃料的名词,一道道汽车未来的另类“食谱”似乎宣告着生物燃料界中乙醇燃料一家独大的时代即将拉开帷幕。

  生物丁醇,被寄予厚望

  5亿美元的巨大投资,10年时间的细心栽培,天文数字的投入和极大的耐心似乎表明了燃料巨头英国石油公司(下称“BP”)对丁醇开发的信心坚如磐石,无以撼动。BP公司为此还在今年专门成立了BP生物燃料公司,一切只为生物丁醇的商业化大投产不惜血本。BP公司和素以“撇奶油”做法闻名商界的美国杜邦在开发丁醇燃料的项目上正如胶似漆的亲密关系因为近期的实验新进展而显得更上一层楼。“其中生化丁醇在某些性能上已经达到无铅汽油的参数标准。”在近期举行的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年会上,英国BP生物燃料业务经理弗兰克·格里与杜邦生物燃料投资经理大卫·安东已经向与会的汽车界专业人士表示,生物丁醇燃料取代传统汽车燃料的可能性极大。

  暂时撇开双方的一家之言,去生物丁醇项目的研发基地——BP公司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种植的甜菜地里一游,或许能够揭开关于生物丁醇到底是何方神圣的疑问。这种生长在英格兰东部的常见廉价农作物——甜菜就是生物丁醇的根本来源。而根据美国权威的《科技评论》杂志的说法,丁醇的应用前景比乙醇燃料要乐观得多。

  由于一般生物燃料会腐蚀发动机的输油管和垫圈,因此目前的汽车发动机只允许使用含5%生物燃料和95%普通汽油或柴油的混合燃料。而丁醇的腐蚀性则要小得多,混合燃料中可混入20%的丁醇。同时,丁醇不像乙醇对于汽油混合物中的水分那么敏感,使用丁醇作为驱动能源,无须改造输油管和发动机。这对于习惯于以车代步的“有车一族”来说具有绝对的说服力。同时,相比乙醇让人头疼的低能量密度,丁醇却是一种高能量生物燃料,与传统的汽油燃料相比,每1加仑(约合4.5升)的丁醇能使汽车多走10%的路程,与乙醇相比,则公里数更增加到了30%。

  根据BP公司的披露,到今年年底,由英国联合食品有限公司建造的7000万升丁醇工厂将完工,生物丁醇开发将进入试生产阶段。到2010年,1250个英国石油公司加油站将开始正式销售丁醇燃料。届时,被寄予厚望的生物丁醇将真正接受市场的考验。

  液态丙烷,商业化进行时

  丙烷对很多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它就是众所周知的液化石油气,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就被当作汽车燃料使用。据统计,仅在美国境内就至少有20万辆使用丙烷的汽车正行驶在宽阔的公路上,而全世界的丙烷汽车大概有900万辆。不过,要取代传统燃料,丙醇还存在着两大软肋,首先驾驶丙烷汽车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这还是其次,最关键的是丙醇常以气态的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尽管安全性的保障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这个物理特性还是给储藏和运输带来了巨大挑战。

  答案再明显不过了,用生物科技研制出液态丙烷,并进行工厂化的生产就等于占据了能源市场的先机。麻省理工的研究者的商业触觉相当敏锐,他们已经在悄然使用廉价的玉米和甘蔗获取有效的液态丙烷。麻省理工大学的化学教授杰斐逊·泰斯特说:“我们已经对这种燃料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展示,希望能够将这种生物技术进行商业化。”与此同时,诸如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等其他一些知名的实验室也已经投入到这场竞争中来。

  丙烷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要比普通汽油汽车少60%,而苯类致癌物的排放量也比普通汽油汽车少98%。现在,世界上丙烷汽车使用的丙烷大多是从天然气或者石油中精炼而来。生物的液态丙烷在环保方面明显要具有优越性。同时,由于丙烷汽车的动力、加速性能和行驶速度都可以和传统的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相媲美,为开发生物液态丙烷的“战争”在世界各大实验室中率先展开的确不足为奇。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QQ书签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