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中国古老传统小吃的变迁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星辰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1
 

 

  七、灌汤肉包

  如今, 制作“汤包”的地方逐渐多起来了。但是,仍有相当多的人对“汤包”的制作过程不是十分了解,甚至流传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些顾客竟以为汤包中鲜美的卤汁是用注射器 打进去的。

  其实,汤包的制作并不复杂。早在清嘉庆年间,甘泉(扬州)人林兰痴在《邗上三百呤》“灌汤肉包”中就说得很清楚了:“春秋冬日,肉汤易凝。以凝者灌于罗磨细面之中,以为包子,蒸熟则汤融而不泄。扬州茶肆,多以此擅长。”接着,林兰痴还赋诗一首:

  到口难吞味易尝,团团一个最包藏。

  外强不必中干鄙,执热须防手探汤。

  诗虽一般,但倒也把汤包内藏热汤、“到口难吞”、容易烫手的特点写出来了。

  汤包究竟是不是扬州厨师首创,笔者未能细考,不敢断定。记得曾在一本笔记上看到,南宋临安市上有“灌浆馒头”出售。笔者怀疑这“灌浆馒头”即是一种类似汤包的东西。如果是,则汤包至迟在南宋就有了。话又说回来,无论如何,林兰痴的关于“灌汤肉包”的记载,仍是我们了解古代汤包极有价值的资料。

  历史发展到今天,汤包的制作技术当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品种也有增加。尤其当指出的是,由于有了电冰箱,汤包可以一年四季制作,再也不必依靠“春秋冬日”的低气温来使“肉汤”凝固制成馅心了。

上一页  [1] [2] [3] [4]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QQ书签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