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回归十年忆香港食界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5
    从1997年开始,香港与内地就像两块磁铁,互相吸引,越拉越近。十年后的今天,再也没有人扯开嗓子大唱“我要去香港”了,因为去香港实在是越来越方便了。对于一个美食编辑来说,十年来,感受最大的就是与香港食界的关系,从不敢进入,到小心进入,再到深入体会,这是一个吃的过程,更是一个与香港近距离亲密接触的过程。同样一个食界,却因为不同时期,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1997年 省吃不讲吃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那一年我是21岁,因为有机会去深圳,觉得离香港那么近,如果不去,就太遗憾了,于是费尽周章地办了护照。

  此次去香港,无论是吃还是购,只是接触到了香港最最皮毛的表层。到香港的内地人,都有一个感觉——吃得太贵了!一碗皮蛋瘦肉粥30港币,一份牛肉面也要30港币。包括我在内的内地游客到香港基本上都是看得多,说得少,吃得省。

  这个时期去香港,吃得最多的要算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连锁了,原因很简单,价格心里有谱,不像那些大街小巷让人眼花缭乱的食店,让人觉得还是敬而远之比较好,否则荷包不保。

  2003年 想吃不敢吃

  2003年7月,中国政府开通“内地居民香港自由行”。这一年去香港,已经明显感到与六年前的不同是,香港人的普通话越来越好了,而内地的游客也敢说想吃了。

  这时,最受游客青睐的代表食店要属“许留山”了。因为它是在香港除了便利店和茶餐厅,见到最多的店铺招牌。加之售卖的是最具香港特色的甜品,又是明码标价,所以它走在了其他食店的前面。这里卖得最好的是外卖杯装水果捞爽,因为买两杯就有很诱人的促销价,一杯20元,两杯25元(当时价)。

  对于很好吃的内地游客来说,这是一个在美食上迈出新一步的转折点,尽管还是心系荷包,却已经有了追求美食的想法。

  2005年 会吃不顾吃

  2005年9月13日,“香港迪斯尼乐园”正式开幕。这一年去香港的人,多半是冲着迪斯尼去的,所以尽管这时候人们已经知道到香港吃老字号,一定要去“镛记”;吃海鲜,一定要去“西贡”;逛夜店,一定要去“兰桂坊”;讲情调,一定要去“山顶”;享休闲,一定要去“赤柱”……但是大部分人根本没心思吃,都想着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迪斯尼无限的排队工作中。

  于是,这个时期最受欢迎的要数迪斯尼周边的吃喝,简单的茶餐厅,老板都操着地道的普通话,点一份馄饨面,加一杯冻鸳鸯,午餐解决了,继续“迪斯尼”。还有,更吃香的就是迪斯尼里面卖到十多块港币的矿泉水,因为任何可以入口的饮食,都是不允许带入游乐场的。不肯将钱花在吃上面的游客们,给迪斯尼送去了大量的银子。

  2007年 贪吃不乱吃

  终于迎来了在香港贪吃的阶段。如我这般的“好食之徒”到了香港,不仅要吃名气,更要吃特色。每次到香港之前,都要收集一堆当时流行的食店信息,等到了香港就一家一家去试吃,每次都不会让自己失望。

  最近的一次试吃,是看了《忽然一周》中的介绍,去旺角找那家叫做“肥妈”的小食店。据说这位肥妈在旺角滚打了52年,从小跟阿爸推车仔卖卤味。这家食店是她去年10月才开张的,人气却已经很旺了。

  这里的猪耳,皮骨相间,有爽口的脆脆声;生肠,则渗着淡淡卤水香,爽滑有弹性……还有那家开在香港中环心脏地带威灵顿街一幢有130年历史的旧楼房中卖干货的杂货铺,有很地道家常的咸鱼、腊肠和梅菜。客人大多是本地的香港人,店主老爷爷看到我,吃惊了一下子。最后,老爷爷特意送给我这个“识货”的外地人一罐特制的面豉,尽管我并不知道怎么吃,但这份情意,是香港人和内地人都需要的。

 

[1] [2] 下一页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QQ书签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