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如何科学健康饮水 专家来教你
Eedu.org.cn 作者:薛琳    文章来源:山西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22
 


  “除了要正确喝水外,还要注意有7种水是不能喝的。”太原市营养学会常务秘书长杨莉莉说,对于这一点,很多人都没认识到。

  千滚水:在炉上沸腾很长时间的开水,还有电热水器中反复煮沸的水。水被反复煮沸后,水中的挥发性物质很容易溜掉,但不挥发性物质,如钙、镁等重金属成分和亚硝酸盐等就会积聚得比较多。久饮这种水,会干扰人的胃肠功能,出现暂时腹泻、腹胀,甚至可能引起癌症。

  重新煮开的水:开水重新煮沸会造成水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水中的亚硝酸盐过量、超标,可不同程度地引起人身体倦怠、乏力、嗜睡、昏迷、全身青紫、血压下降、腹痛、腹泻、呕吐,日久还能引起恶性病。因此要坚决杜绝开水重新煮沸、重复利用。

  生水:喝生水害处多,因为自来水中的氯会和一些有机物质相互作用,可导致膀胱癌、直肠癌;野外的生水更是含有有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饮用后,易得急性肠胃炎、肝炎、伤寒、痢疾及寄生虫感染。特别是大小河道、水库、井水都常遭受工厂废液、生活废水、农药残余等污染。

  空气中久置的水:开水中有氧气等活性物质,如果开水在空气中暴露太久,这些活性物质就会挥发掉,缺少了氧气这种活性物质,开水的溶解能力也会随之变差,另外,由于活性物质挥发,水中的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也就相对增加。

  隔夜水:盛在保暖瓶中不是当天的开水,类似于空气中久置的水。

  老化水:俗称“死水”,也就是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常饮这种水,会使未成年人的细胞新陈代谢明显减慢,影响生长发育;中老年人加速衰老;致使食道癌、胃癌发病率日增。老化水中的有毒物质,也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蒸锅水:蒸馒头饭菜等食物后,锅底的剩开水。特别是经过多次反复使用的蒸锅水,亚硝酸盐浓度很高,常饮这种水,或用这种水熬稀饭,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水垢也会随水进入人体,会引起消化、神经、泌尿和造血系统病变,甚至引起早衰。

  

  相关提示

  长期大量喝饮料影响健康


  调查中,虽然大多数人表示,饮料不能等同于水,但很多人在口渴时更愿意选择饮料。对此,杨莉莉认为,饮料中多含有糖和蛋白质,有的还添加香精和色素,尤其是碳酸类饮料容易引起胃肠道胀气。长期大量饮用饮料,对人体新陈代谢会产生不良影响。另外,碳酸饮料还含有磷酸,会降低体内钙的吸收,影响骨骼生长及身高的正常发育,诱发缺铁性贫血。

  纯净水和自来水最好搭配饮用

  杨莉莉介绍,纯净水是通过蒸馏、反渗透等技术来净化原水,它是不含任何杂质、无毒无菌、易被人体吸收的含氧活性水。

  虽然纯净水的溶解度高,与人体细胞亲和力最强,有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但由于纯净水是经过分离过滤的饮用水,一方面滤掉了水中的有害物质,另一方面也滤掉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儿童和老人身体中钙的需要量30%来自于水,长期喝纯净水,这部分钙的来源就没有了。另外,食物中的钙比水中的钙吸收来得慢、低很多。长期饮用纯净水,不仅不能补充钙、锌等微量元素,体内已有的矿物质反而会被纯净水吸收排出体外。她建议习惯饮用纯净水的人最好能够搭配饮用自来水。

  选“涉水产品”要看卫生许可批件

  为了追求口感、水质,很多家庭使用饮水机、净水器等涉水产品,而这些产品如果不合标准或使用不当,都会给日常用水造成威胁。对此,太原市卫生监督所卫生执法三科科长杜一娇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涉水产品时,最好到大型商场或正规超市,而且一定要索取卫生许可批件。她介绍,涉水产品实行严格的卫生许可证制度,必须进行卫生安全性评价,产品应当由卫生部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消费者还可登录卫生部网站对许可批件的真假进行查询。

  另外,消费者使用时一定要认真查看产品说明、主要成分、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并定期换芯或清洗设备。“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不能保证水质,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影响人体健康。”杜一娇说。

上一页  [1] [2]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