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都市白领追捧“慢生活”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千龙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30
 

  消费:富的充实 穷的快乐

  传统观念认为“慢生活”要有足够厚的“家底”,起码生活无忧才行。看来,更多的是个人选择。

  广州的“懒人部落”就是由一群在事业上已小有作为的人组成的,他们都有着一段段“搏命”的奋斗史。部落族员的年龄介于30岁至45岁,学历较高,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样的人一般都经历了一门心思扑在事业上的日子,所以格外渴望放下劳累的生活,回归自然。

  ”作为发起人之一的劳小姐说,能否像他们这样过“懒人”生活,并不是非要有经济基础做后盾,这更多是一种生活理念和追求。他们一户人家第一笔的投入就控制在6万元左右,以后的花销就是租金和维持费用。目前卖水果的钱可作为维持费用。说到经济压力,这是个观念问题。

  “我喜欢骑着自行车出游,还不确定具体的游玩地点,沿途看到哪里好玩,就把车靠在一边,尽情地享受,从来不赶时间。”大学生小刘得意地告诉记者,“这样既省钱,又玩得尽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以前,上海人总是奔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去旅行,而现在去杭州的人更多,却不怎么玩,连相机都不想带。他们直奔西湖边,找一家茶楼,一个下午就喝茶,有时还到湖上泛舟几小时,晚上就沿着湖边散步。不管穷人还是富人,一到这里,心情都放松了。

  今年7月以来,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入藏游客数量大大增加。以前人们多数选择“飞”去西藏,而现在他们更愿意放慢生活的节奏,坐着火车慢腾腾地“游”西藏。南京康辉国际旅行社经理王小凤说,去西藏游玩的人多数是中青年人,他们爱玩,也喜欢探险。花有限的钱跑更多的地方,能给他们更多的愉悦。这样不仅节约了钱,还享受了都市快节奏下的“慢生活”。

  除此之外,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瑜伽、太极拳等慢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些运动成本不高,甚至零成本,但是让疲惫的人群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其实,不管经济实力怎样,在工作之余给自己身心放松,享受“慢生活”,这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

生活:积极的态度 健康的心理

  “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当然,工作重要,但闲暇也不能丢。”大学生小高说,“就是因为现在的节奏太快,我们都有点感觉累了,所以才要学着放慢脚步呀,让自己不至于太辛苦。这样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

  “慢生活”的倡导者、漫塑艺术家王增丰退休后在白云山下开了一间漫塑工作室,本来轻松休闲的他一下子忙碌起来,可他说,他现在潜心研究漫塑艺术,心无杂念。

  虽然忙碌,可心里依然在享受“慢生活”。他认为,“慢生活”不是要人懒惰,而是更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机会愈少、竞争愈烈的今天,要避免“超载”、“超速”,就要学会“慢生活”,使自己身心得到平衡。80高龄的金庸先生就相信“乐观豁达养天年”。他说:“人要善于有张有弛。要像《如歌的行板》韵律一样,有快有慢。我的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这样对健康很有好处。”徐徐缓缓的他做出了自己的事业,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2001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金庸星”。

  “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奋斗,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在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指标的今天,少数人仍然保有快乐人生的能力。美国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指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历史的新阶段—一个以工作不断地和不可避免地减少为特点的新阶段。看来,“慢生活”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将会体验“慢生活”。

 

上一页  [1] [2]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QQ书签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