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夏季健身您需要知道10件事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9
 

  夏季运动的养生之道

  为夏季“运动调养”把脉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注意研究夏季来临给世间万物带来的各种变化,《礼记》记载:“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夏季运动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场所。无论是对于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而言,清晨、傍晚和夜间是运动的最好时间,河湖水边、公园庭院、森林海边都是运动的好去处。中老年人不适于参与高强度、对抗激烈的运动,2小时以上的散步、20至30分钟的慢跑、3至4套太极拳、几遍广播操……这些强度低、“慢热型”的锻炼,更加适于气血运行相对缓慢的中老年人。

  “运动养生,心态要正,不可急功近利,操之过急。”这是夏季运动的重要原则。

  所有的运动健身调养,都离不开健康的心态,只有保持良好心态,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对于广大中老年人而言,夏季更应该保持快乐欢畅,精神饱满。

  夏季锻炼防“热病”

  人们在夏季高温环境下进行锻炼,须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否则不但达不到锻炼目的,反而会罹患“热病”,具体地讲,“热病”主要有3种:

  热晕症。由于锻炼时血液在身体各部位的分布改变而引起的。锻炼时大量出汗可引起身体失水,使血容易减少,同时由于皮肤散热需要,体表的血液循环大大增强,从而导致血压下降;再加之头部受热过多,引起机体强烈反应。主要症状表现为头晕眼花、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脉搏细弱、神志恍惚,严重者甚至会昏迷。

  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机体失水失盐,以致电解质平衡紊乱,使肌肉的生物敏感性改变,引起肌肉痉挛,其中负荷较重的肢体肌肉最容易发生痉挛。

  热衰竭。由于血液循环系统和热调节系统的调节功能不能适应热环境锻炼的要求导致的机体部分器官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身体产热增加,体温升高,严重者体温可达42℃以上,颜面潮红,皮肤灼热,有时流鼻血,步态蹒跚甚至昏倒。

  当锻炼者发生“热病”或有先兆时,应迅速离开热环境,到阴凉处休息,喝些含盐饮料或藿香正气水。对头痛剧烈者,应冷敷头颈部,针刺风池、合谷、足三里等穴。对较重的病人,在积极进行急救的同时,要及时送医院诊治。肌肉痉挛者,可多饮些淡盐开水,牵引痉挛的肌肉,并用纱布蘸白酒或醋在抽筋处反复摩擦。高热衰竭的病人,应安静仰卧,头部垫高并进行头部冷敷,用白酒或酒精擦浴,少量多次地补给冷的淡盐开水或清凉饮料。

  夏季锻炼后“三不要”

  不要立即大量饮水。锻炼后消耗很多能量,各器官急需休息,大量进水势必加重胃肠道及心脏负担。

  不要立即吃冷饮。夏季运动后最好喝温热饮料,因为人在运动时产热量增加,胃肠道表面温度也急剧上升,如果运动后吃大量的冰棍、冰汽水、冰淇淋等,强冷刺激会使胃肠道血管收缩,减少腺体分泌量,导致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

  不要立即洗冷水澡。锻炼时血管扩张,毛孔开放,皮肤突然受冷可引起毛细血管骤然收缩,毛孔关闭,体内热量无法散失,从而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出现发热、伤风感冒等。

上一页  [1] [2]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QQ书签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