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骨量“健康银行”年轻时需多存储
Eedu.org.cn 作者:李颖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21
 

  中国内地脊椎、髋部骨折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以北京地区为例,50岁以上女性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5%。这是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徐苓教授在中华医学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版》发布会上提供的最新数据。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却十分隐蔽的疾病,患者对于‘静悄悄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意识淡薄,常常发生了脆性骨折后才如梦方醒,而防治骨质疏松的根本目标就是预防骨折。”徐苓指出,“新版指南的一大特点就是强调通过‘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发现那些没有骨折却存在骨折高风险的目标人群,从‘下医治已病’进步到‘上医治未病’”。

  “预防骨质疏松,必须从良好的生活方式抓起,从青壮年时期抓起,从而获得更大峰值的骨量。”徐苓表示,“可以把骨量比作个人的‘健康银行’,年轻时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多存储骨量,当骨量因为年龄原因而变化的时候就可以有充足的资本供给所需。除了多晒太阳、多吃含钙多的食物,如牛奶、虾皮、海带、芝麻酱等外,还要坚持户外锻炼、戒烟戒酒。”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轻时达到的峰值骨量有关,这个峰值大约出现在30—40岁之间。如果知道峰值骨量,以后每1—2年测一次,以供专科医生对患骨质疏松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徐苓认为,骨质疏松发生后光靠“开源”是不够的,还要“节流”,因此通常还需要加用一些抑制骨骼破坏和吸收的药物,如双膦酸盐类药物等,保证防治的最终目的“预防骨折发生”得以实现。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