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防尘靠四招
普通人常用的过滤式口罩,往往是纤维制品。据国内《空气洁净技术原理》一书介绍,它们捕捉颗粒物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拦截效应:口罩上的纤维排列错综复杂,当空气靠近口罩时,较大的颗粒因“身材超限”无法穿过纤维孔隙而 被挡在外边。有人因此觉得口罩就是戴在脸上的筛网,这种观点有道理但不全对。因为这不是口罩过滤颗粒物的主要手段。筛子只能拦截“体型”大于其孔径的颗粒,而对于口罩来说,却不是所有比纤维网格网眼小的颗粒都过得去(想弄明白这个道理请接着看本文后边)。
惯性效应:气流通过时要经过急迫的“山路十八弯”,较重的颗粒由于惯性大,灵活性差,来不及跟随气流一起绕行,从而脱离空气“大部队”撞上纤维层,并沉积下来。
扩散效应:较小的颗粒尽管能钻过纤维的空当,但也正因块头不够,它们没法像大颗粒那样面对气体分子的冲撞而稳如泰山。穿越口罩的过程中有很大几率被无规则运动的气体分子撞出气流轨迹,掉落在周围的纤维层中。
静电效应:空气中的颗粒和口罩的滤层,可能由于某些因素而分别带了电性相反的电荷,这时的颗粒物无论大小都可以被吸附在口罩上。例如,美国某公司生产的口罩,就采用天然蜡、塑料和树脂等制成滤材涂层,能够长期有效地将空气中的带电颗粒吸附到滤材表面。

时下,口罩成为热卖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