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两个“80后”的石头与花布
Eedu.org.cn 作者:叶晓婷    文章来源:环境与生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16
 

  6月16日上午,北京朝阳区798艺术区。在“凤凰艺都”画廊外墙,贴着一张巨大海报,画面上并列着一蓝一灰的森林图像,“丛林志异”4个大字横亘上方。《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走进画廊,看到了两个“80后”画家和他们眼里不一样的丛林。
  
  “丛林志异”画展的主人,是来自广东的郑峰和林伟祥,他们的双人个展用石版画和花布组合出一种奇异的观展体验。

 雾雪莲    郑峰/画

  怀旧的青年
  
  郑峰的石版画作品以“五四”时期穿长衫或布衫短裙的知识青年形象为主体,各自叙说一个故事,同时又串联成一个整体。
  郑峰温文尔雅,刚入而立之年却怀上了旧。在他看来,“五四运动”涌现了许多能人智者,他心中的学者形象就要设计成那个时代的人,博学而知性。“用离我们不太遥远的五四时期的人物切入,容易让人回忆。”
  1980年生于广东揭阳市的郑峰,从小就喜欢骑着自行车到野外写生,还经常与父亲悠游家乡的山水湖泊。“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还没有大规模的城市化,骑十多分钟车就到了郊区。父母也不担心出门孩子的安全问题,我怀念那时候的环境。”郑峰说。
  “现在回去,河流被污染了,山也被开采了,取代美妙风光的是遍地的垃圾袋。植物长在被污染的土地上,令人痛心。现实风景已湮灭在都市繁华之中,剩下的乡村山水也逃不过污染,我们只能相信心中的风景,那才是一尘不染的。”郑峰希望自己的画作以旧时人的角度来叙说当下,让自己和观众审视自身和身边的环境。

望桃源    郑峰/画


  
  智者的审视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世界,开满了花朵,我把我的世界呈现出来。这些作品虽然带有怀旧情怀,但每张画都是当下的故事,是对物质、精神、社会大环境的思考。”这是郑峰的组画基本以花贯穿整体的原因之一。从2000年到广州美院版画系学习,到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讲师,郑峰长时间住在广州大学城所在的岛上,那里鲜花盛开,他想表现“一花一世界”的主题。
  郑峰介绍了一幅名为《雾雪莲》的画作。画中有硕大的雪莲、知识分子、星光、旗、枪支,容易让人联想到战争,但他的初衷并非如此。“很少人知道雪莲长什么样,这个名字本身就显得珍贵。它只在高原上生长,稀少罕见,很诱惑,有人会为争夺它而丢盔弃甲。我希望每个人心中有一个智者,面对诱惑时,可以有段距离去好好审视,三思而后行。”
  此次展出的组画中,《夜罂粟》、《望桃源》、《秉烛游》等曾获第五届广东省版画展最佳作品奖。郑峰说,“人的一生就是在荆棘林中不断穿行,有太多陷阱要躲避。《秉烛游》是4个人紧挨着在荆棘林中艰难前行,表述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内心的慌乱。潜意识中,我呼唤可以如智者般秉烛在手,用信念之光穿越周遭险恶。”
  《夜罂粟》是郑峰比较满意的作品之一,5个人手拉手在黑夜中围着一株发光的罂粟花,表情被罂粟光所遮蔽。“我的罂粟是抽象的,除了罂粟,还有许多看似美丽可内里如蛇蝎的东西在诱惑我们,也许我们未发觉,也许发觉了依旧心甘情愿。”
  在人物塑造上,郑峰借助老照片,将置身于花木丛中的人物刻画得很细致,但只有昆虫大小,与壮硕的植物形成强烈反差。“人类很渺小,不能因为欲望去挑战环境。”画里的人物后背闪着蝴蝶翅膀,表现人类有一颗自由飞翔的心,一对隐形的翅膀。

夜罂粟    郑峰/画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