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在日本感受城市细部
Eedu.org.cn 作者:季天也    文章来源:环境与生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3/20
 

◎本刊记者 季天也  撰文/摄影

 

 

 

 

1月下旬,记者有机会去了一趟日本本州岛的箱根和东京两地。一路上,对日本城市管理的有序和垃圾分类之细,以及禁烟手段的巧妙印象深刻。

 

男厕小便池不犯“溅”

抵达羽田机场,干净成了记者对日本的第一印象。本以为同为国际门户,北京首都机场的卫生间已经够干净了。但羽田机场航站楼的男卫生间还是让我眼前一亮——不仅闻不到异味,小便池周边也没有丝毫尿渍痕迹。原来,这里的男小便池设计得身材瘦长,底部采用向前伸出的尖斗造型,巧妙利用了如厕者站立时双脚之间的空间,让人方便时不会尿花四溅。要知道,很多男同胞解手时,都因为怕溅自己一身或者粘到别人先前“遗迹”而不敢太靠近小便池,但站得越远就越容易犯“溅”。记者在之后的东京自由行期间发现,几家大型购物中心的卫生间也是这样的小便池。如此设计,扫除了人们如厕的大顾虑,也因此有利于卫生间的干净卫生。

 

 

 

临近黄昏时分的富士电视台

 

 

1个塑料瓶=3种垃圾

顺着羽田机场出候机楼的通道走,就能看到分类式垃圾箱近乎“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地分布在显眼位置。每个垃圾箱都分为“报纸、杂志”、“瓶、罐”和“其他”3种。为了方便旅客理解和辨认,桶的下半身是透明的,“报纸、杂志”、“瓶、罐”两个垃圾箱的投放口做成了与所装垃圾相对应的或扁或圆的形状,同时还配有日、英、中、韩4种文字说明和图形标志。只要看得懂符号的人都知道手里的垃圾该怎么扔。除了机场,东京的地铁站台、购物中心、休闲广场等公共场所,都采用这种分类的垃圾箱。反观北京,虽然在街道和公共场所也设置了分类型垃圾桶,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模糊表述,会让不少人犯难。

日本垃圾分类之“变态”确实名不虚传,连塑料饮料瓶都要拆成3部分丢弃——瓶盖、塑料标签和瓶身。在一些商场和景区,会有专门的瓶盖回收箱跟垃圾桶摆放在一起,在“皇居外苑”(日本天皇住所外围),瓶盖收纳盒甚至直接挂在自动售货机侧壁上。而瓶子上的商品标签,更让记者见识了日本人在细节方面的人性化设计。国产饮料瓶的标签往往很难撕下来,或者一撕下就“死无全尸”,多少会有一部分粘连在瓶身上。但在日本,完整地撕下饮料瓶的标签并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饮料厂商对标签的贴合技术既保证不让它容易脱落,又能完好无损地轻松揭下。有的厂商还特意在标签上做了“机关”,并用图文符号注明,只要用指甲向下一抠,就能像解开手表带一样地撕下标签。

为了省时间,记者在东京台场吃了一顿麦当劳。在日本,顾客吃完饭必须自己倒掉餐盘里的包装物品,而且同样要分类:纸盒纸杯等放入纸制品垃圾箱,杯盖、吸管、餐勺等放入塑料制品垃圾箱,上方还有个细长型的筒状容器,专门用来倒掉冰块和没喝完的饮料。

 

 

 

分类垃圾箱在日本的公共场所十分普遍,类别标志清晰明确,下方透明,投放口也设计得很形象化。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