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家人团聚对家庭幸福影响大
影响家庭幸福的第五位因素中,排序第二的选项是“家人团聚的时间多”,有一成多的人认为家庭成员较多的团聚是影响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19个备选选项中“孩子有出息”、“有知心朋友”、“邻里关系好”、“有房有车”以及“人脉广泛”等选项,都没能挤进前五位因素中排序前三的选项,而“家人团聚的时间多”虽然选择比例比不上“夫妻和睦”、“家人身体健康”等,却成功跻身为第五位因素中排序第二的选项,这值得关注。
与“故土难离”、“安土重迁”、“几世同堂”的传统社会不同,现代社会“人在他乡”成为常态,快节奏的生活、高压力的工作学习使得“小家庭”往往只有等到晚上才能共处一室;“大家庭”则一年都难得聚上一回。能有更多机会同家人聚在一起,成为不能忽视的家庭幸福诉求。
家庭幸福因素选择有地区差异
据翟振武教授介绍,这次调查抽取的样本覆盖了分布于东、中、西部的10个省市。不同地区在自然资源环境状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必然导致家庭在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及价值观念有所不同,从而使得家庭幸福重要因素选择及排序上的呈现差异性。
东部和中部地区更看重家人团聚。东部和中部地区都有一成左右的家庭,将“家人团聚的时间多”作为影响家庭幸福第五位因素的首选。由于东、中部地区人口流动频率均高于西部,造成更多“人在他乡”的现象,因而认为家人团聚对家庭幸福有重要影响。
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家庭倾向于“有房”是影响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不过,三大地区家庭均不重视“有车”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有7%以上的家庭将“有房”列为影响家庭幸福第二重要的因素;东部则只有4.8%的家庭看重“有房”。三大地区都只有很小比例的家庭选择“有车”为重要因素。由此看来,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对于“有房”的诉求更强烈。
家庭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还显示,近八成被访者认为不同代的家人之间的关系是“好”或“非常好”的,只有0.2%的被访者评价家庭代际关系“非常不好”。感觉代际关系“非常不好”的家庭,在影响家庭幸福重要因素的选择和排序上,与感觉代际关系“非常好”、“好”、“一般”甚至“不好”的家庭有明显区别。
长辈不够“通情达理”和子女不够“懂事”,成为代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排在第一位的重要影响因素选择中,感觉代际关系“非常不好”的家庭中有二成以上首选“长辈通情达理”这一选项;其他家庭则不十分关注长辈问题,而是主要关注“夫妻和睦”的重要影响。排在第二位的重要影响因素选择中,感觉代际关系“非常不好”的家庭中同样有二成首选“子女懂事”第一选项;其他家庭首要关注的第二位影响因素则是“家人身体健康”,第二关注的为“夫妻和睦”。由此可见,重视夫妻关系的经营是良好代际关系的基础,而长辈不够“通情达理”、子女不够“懂事”,成为代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中国父母最担心子女健康和安全
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最担心的前三位子女问题中,排名前三的选项始终离不开子女的健康、安全以及学习成绩。相比较而言,子女健康是首要担心的问题;子女安全屈居第二;子女的学习成绩仅排在第三。近年来,毒奶粉事件、校车事故、食品安全隐患等安全类问题频发,成为父母最担心子女健康及安全状况的主要原因。虽然,“子女的学习成绩”毫无悬念地挤进前三,但其受关注程度是低于健康及安全问题的。
排在第二位的子女问题中,单亲家庭(离婚和丧偶家庭)和重组家庭(再婚家庭)中,选择最多选项都是“子女的健康”,其他类型家庭则主要选择了“子女的安全”。考虑到单亲和重组家庭都是经历过重大变故,伴随强烈情感波动的家庭,因而这类家庭中的孩子不论身体还是心理健康,都极易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也就自然得到更多的关注。
家庭收入提升幸福感
无论农村还是城镇,收入水平和收入公平程度对家庭幸福都有着显著作用。此次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农村家庭的平均总收入为6.84万元,人均家庭收入为1.94万元;而城镇家庭的收入水平较高,平均总收入为9.04万元,人均家庭收入为2.72万元。
但是,无论是农村家庭还是城镇家庭,家庭收入对提高家庭幸福都存在着正向的影响。在农村地区,家庭年收入每提高1万元,标准化幸福感得分将提高0.004分;在城镇地区,家庭收入每提高1万元,标准化幸福感得分将提高0.01分。
这次调查的结果也显示,我国家庭收入公平状况不十分理想,只有1/3的人认为收入比较公平,45%的人认为收入公平性一般,高达1/5的人认为收入和别人比不公平。总体来说,对收入公平性评价越高,家庭就越幸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