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面积不大不小的家庭最幸福
住房也是与幸福感密切相关的经济因素之一。调查显示,80%的家庭拥有1套房子的产权,14%的家庭拥有多套房子的产权。分城乡情况来看,无论城镇还是农村,拥有1套住房的家庭都占了绝大多数。城镇家庭拥有住房产权的状况略好于农村家庭,城镇家庭的人均住房套数为1.18套,农村家庭为1.10套。而城镇家庭多套房的比例则更高一些。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这句上世纪90年代风靡大江南北的歌词,真实地反映出人们对住房条件的基本要求——够住就行,并非越大越好。调查中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都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居住面积非常大的家庭并不是最幸福的,而居住面积比较大的家庭最幸福的,但随着居住面积从“比较大”变化到“非常小”,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平均家庭幸福评分,都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社会信任度越高越幸福
近年来,“扶不扶”、“救不救”等热点话题引发了关于我国社会信任状况的争论,“信任危机”、“道德滑坡”等词汇颇受瞩目。调查中发现,确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认为在社会上只有少数人可以信任,但是这一比例不超过两成,约有七成的家庭认为社会上的多数人可以信任。四分之三左右的家庭会在社会交往中时而感到人际关系冷淡,但是只有6.21%的家庭经常有此感觉。此外,较为信任熟人的家庭约占七成。这样的社会信任状况虽不足以让人十分乐观,但也不至于被“危机”描述得那样耸人听闻。社会信任也是家庭幸福的“垫脚石”和“强心针”。较为信任熟人的家庭标准化幸福感得分约为5.91分,而一般性信任熟人的家庭约为5.83分,不太信任熟人的家庭则只有5.75分。
城乡之间的社会信任状况有异,也是造成两者家庭幸福感差别的重要原因(见图8)。农村家庭较为信任熟人的比例约为72.55%,而城镇家庭的相应比例约为70.28%。在交往中时而感到人际关系冷淡的农村家庭约占73.51%,而城镇家庭的相应比例约为77.27%。不过,从社会信任的总体状况来看,认为社会上的多数人可以信任的农村家庭约占68.90%,与城镇家庭基本持平(69.19%)。
此次调查还涉及了养老、疾病、诉求表达渠道畅通与否和安全感对家庭幸福的影响。(梁平/整理)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