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开发区、黄浦区形成立体式创新生态体系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南方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9/21 19:29:2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在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的实验室里摆着各式各样的工业机器人。在一组冲压机器人生产线上,机器人手臂将一台冲压机上的零件迅速、准确地挪到下一个环节的冲压机上。以往这种简单机械的动作需要手工完成,而且在取件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

  “一套机械臂大概8万-10万元,相当于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而且使用期限很长,不需要社保等成本。”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总经理彭兵介绍说。

  以机器人替代工人,只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创新发展的一个举措,类似的创新举措还有很多。18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广州创新发展观察团系列活动走进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感受火热的创新氛围,并为区域创新发展理性建言。

  创新驱动,是广东省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选择。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推动广东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坚定不移地推动创新立省、创新兴省,以创新驱动发展开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指出,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力争到2017年初步建成创新型广东。

  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开展调研时强调,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要加快建设国际创新要素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当好经济社会发展领军者排头兵。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坚决贯彻省市领导的指示,全力推动创新驱动。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构建的创新生态体系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最有活力的因子。通过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双重作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形成了科技型企业引领创新,孵化器体系与顶尖“外脑”交相辉映的立体式创新生态体系,并与全球创新资源嫁接,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

  A

  谁来唱创新主角?

  汇聚3000多家科技企业 “瞪羚企业”最给力

  未来,癌症病人再也不用“一切了之”或是承受痛苦的化疗。你可能在25岁时就通过全套基因检测预知身体里潜在的所有疾病,再通过基因沉默技术,让这些致病基因“沉默”和“睡眠”,以达到预防和治愈疾病的效果。

  这当然不是异想天开,它正逐步在位于广州开发区的广州锐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博生物”)的实验室里变为现实。锐博生物也因此刷新了中国基因沉默领域的技术进程,成为国内市场的第一品牌,占全国八成市场份额。今年,公司计划完成两个核酸药物临床前研究,明年申报临床试验。一旦上市,有望实现数十亿元的年销售额。

  与其他城市不同,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最主要的创新主体是高新技术企业。例如,冠昊生物是全国唯一的一家医用植入器械工程实验室;广州数控是国内技术领先的专业成套机床数控系统供应商和国内最大的机床数控系统研发、生产基地;LG Display第8.5代液晶面板是我国技术最先进、生产规模最大的液晶面板龙头项目之一……

  目前,全区集聚了443家高新技术企业、3000多家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的1/4、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的1/2。特别是124家“瞪羚企业”群体已成为该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

  从近三年复合增长率来看,在纳税方面,瞪羚企业群体纳税增速是全区的5倍;在研发投入强度方面,瞪羚企业群体研发投入强度是全区的近4倍;在专利产出方面,瞪羚企业群体平均专利授权数是全区的24倍。在科技部对全国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情况的综合排名中,广州高新区居第二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成为了广州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广州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的“主引擎”。

  “广州开发区这个地方,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就已经是珠三角的标杆。在当前创新驱动背景下,它仍然走在前面。而实际上真正引领广州开发区持续不断创新的,是企业。”观察团学术团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珺认为。

  在政策制定者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马正勇眼中,对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寄予厚望。“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是广州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国际创新资源的集聚区。下一步我们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过程中,它肩负着排头兵的任务”。他表示,即将陆续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都将尽可能减少行政部门对市场创新主体的约束,少给企业做指挥,少替企业做决策,“企业创新活动的自主性越强,广州市科技创新的活力就会越好”。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