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态文明”的先行先试者(3)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0/4 1:03:3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文化为魂,引领心灵的净化和自然景观的价值提升 人们都熟知杭州的灵隐寺,这里钟鼓鼎盛,香火甚旺,每年前来烧香拜佛的香客络绎不绝,游人总数达600万以上!但人们对寺庙旁边的一个静悄悄的小村庄未必熟悉,这是个被大树遮掩,青山环抱的村落,原名法云村,古木参天,泥墙斑驳,给人以年代久远的印象。 过去,村庄建筑杂乱无章,新建农居生硬突兀,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自新千年改造“景中村”项目实施以来,尤其法云村被世界顶级酒店管理机构安曼集团看中,将其改造成特色休闲度假酒店后,这个原来不起眼的深隐于北高峰与飞来峰之间的散淡小山村,才逐渐为人所知、所识、所品鉴。如今,安曼法云酒店一床难求,价格也不菲。每逢节假日,许多杭州市民,特别是年轻人都喜欢来此处品咖啡、喝茶、休闲;世界各地来杭游客,也喜欢把这里作为首选的住宿地。 人们为何青睐这座小山村?来这里下榻的游客一致认为,一是它清幽雅致的环境,这里千年樟树群落茂密,山涧丛林溪水湍流,青苔密布,空气清新;二是它浓厚的佛教禅意氛围,村庄位于灵隐、天竺、韬光等七座寺庙中间,沿灵隐寺前飞来峰脚下的浅池长林往山里走,一路点缀着琳琅满目摩崖造像的嶙峋山石渐渐没入浓荫中,明净的浅池也变成辗转的溪涧;上香古道上,香客起伏其间;庙宇烟霭中,僧人穿梭映现。另外,改造后的村落外形古朴写意,室内装饰现代典雅,完全符合现代人旅游休闲的需求。许多游客说,他们就是奔着这份清静禅意来的,为尘世喧闹和烦躁所累的人们需要这份难得的宁静和隐逸。法云安曼酒店在给人以舒适休憩的同时,自己也成为西湖风景名胜区一大特色景点,引来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兴趣,纷纷前来考察取经。 从法云古村到安曼法云酒店的变迁,展现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一个“景中村”从自然环境形态到主题内涵变化和文化核心价值提升的过程,是文化灵魂植入自然景观,提升景区价值的经典案例,比较好地回答了“绿水青山是如何变为金山银山”的。 据安曼法云酒店设计者郑捷介绍,这里没有大拆大建,也不建高楼大厦,仅仅用现代设计的手段,有限地“修复”了这座古村落,还原了其原真性、自然性,使其更加符合与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呼应。当然,这里为何如此受人欢迎,主要在设计中借鉴了中国山水文化和绘画艺术,将自然山水的显性景观与佛禅文化的隐逸性价值有机结合,提升了这座古村落的品质品位,迎合了人们脱世的追求。 担任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的郑捷,同时也是浙江省建筑设计协会园林与景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他率领30多人的团队参与了40多项风景园林、城市公园、文物遗址、大型主题博物馆、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设计和修复,以现代设计创作理念,融合历史、文化、艺术感悟,突出每个项目的地域性、民族性、民俗性特点,以提升设计项目的显性及隐性价值,获得几十项省部级设计大奖,其中仅2010年,安曼法云项目就荣获十几项国内外设计大奖。 浙江省建设厅原总规划师胡理琛在谈到自然与文化双重保护关系时说,文化是灵魂,是提升绿水青山自然景观价值的催化剂。纵观浙江省30多年的风景名胜区保护治理历史,之所以能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除了经济高度发展外,关键一点,就是在强调保护自然景观的同时保护人文景观,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把文化内涵和灵魂注入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建设之中,不断提升景区价值和品位。没有文化这个灵魂的注入和提升,或起化学反应,任何自然景观的价值都是提不高的。 他说,这是从本体论,即从认识论、方法论、世界观的高度认识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建设。风景名胜区是国家依法设立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域,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具有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审美启智、科学研究、旅游休闲、区域促进等综合功能及生态、科学、文化、美学等综合价值。风景名胜区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相对应,同时又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凝结了大自然亿万年的神奇造化,承载着华夏文明五千年的丰厚积淀,是自然史和文化史的天然博物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之区,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共同财富。在保护实践中,风景名胜区不仅应该展示生态、科学、美学、历史文化等本底价值,还充分体现出科研、教育、旅游、实物产出等直接利用价值和促进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等衍生价值,这种多元价值使其成为我国各类遗产保护地中保护管理最复杂、功能最综合的法定保护区。 可是,要做到自然与人文景观“双重保护,互为推进”是很难的,也曾走过不少弯路。一是象“文革”时期那样,把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统统作为封、资、修的东西,以“破字当头”的造反姿态统统销毁;二是不懂历史遗存的价值,有的嫌破旧建筑丑陋难看,有的嫌古建筑挡道或影响开发,于是在旧城改造和景区改造中大拆大建,使许多有价值的古建筑、古村落、古街区毁于一旦。如温州信河街原来是非常古朴美丽的古街,呈“一河双街”的格局,滨河是两排大榕树,河上有23座各具形态的石桥,沿河两岸商贾云集。但在旧城改造中,一夜之间全毁,变成一条光秃秃的大马路。三是缺乏专业知识,有的急于建设发展新农村,拆旧建新,用水泥硬化古村地面,用钢筋混凝土代替木结构的古建筑,甚至将原来古朴自然的河埠头也硬化,鹅卵石台阶变成水泥砌成的台阶,失去了古村落的原始美;还有的成片成批拆毁古村落和旧街区,然后再建设“仿古一条街”之类,用“假古董”取代真古迹,这类建设性破坏造成人类历史遗存毁灭性破坏,留下深深的历史遗憾;四是还有的崇洋媚外,追求高大洋,不切实际地引进西方文化娱乐项目和建筑形态,结果把景区搞得不伦不类。 因此,浙江省在风景名胜区保护治理中吸取历史教训,始终注意以规划为导向,以文化为灵魂,以专家为主体,不断用文化提升自然景观价值,取得保护、治理、发展、利用多丰收。 浙江省遂昌县是个风景名胜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散落着南尖岩、神龙谷、九龙山、白马山、含晖洞、湖山、千佛山(飞石岭)、遂昌国家森林公园和独山明代古街、鞍山书院、汤显祖纪念馆、粟裕幕以及遂昌国家金矿公园等几十个自然和人文景观。其中,千佛山景区是开发建设最晚的。该景区原名“飞石岭景区”,是县城附近石练镇的一条山谷,纵深10公里,峡谷中瀑布曲折,山泉清幽,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有段时间,当地村社曾打算把山林承包给农民,一些农民想要砍树致富。凯恩集团公司老总王白浪知道后,立即前去阻止,并表示愿意出资保护和建设这块景区。他在考察中发现飞石岭山上有座山峰形状极像弥勒大佛,于是一边请工匠将佛像凿显出来,一边恭请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奉化雪窦寺(弥勒佛道场)方丈怡藏大师前来主持开光,顺势发展佛教(弥勒)文化,以及由此衍生的慈善文化和孝文化。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注入后,吸引四方游客慕名而来,每年前来观瞻大佛尊容的游客达到十几万人,收入超千万元,成为“后来者居上”的景区。 文化为魂,点石成金。这类案例在浙江比比皆是。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为解决游客上岛问题,在朱家尖海岛西北部劈山填海建造了一处新码头(即新朱家尖客运中心)。游客上岛拥堵问题得到解决,但也留下了一块“断崖”,远远看去像块极其难看的疮疤,与普陀山茂密植被的景观极不相称。这种人类因建设而造成的破坏在我国比比皆是,特别是因开矿取石而造成的破坏,与周边环境形成极大反差,留下深深遗憾。 过去,解决这类疮疤式“断崖”的方式无非就是布网,填土,或种植灌草,或喷上绿色颜料就算是复绿。即便如此,也要花费一笔不小的复绿费。普陀山“断崖”的复绿,当时计算至少需要1000多万元。但管委会没有按照老思路复绿,而是请来我国环境修复艺术大师朱仁民先生前来进行生态和文化修复。朱仁民是国画泰斗潘天寿的外孙,也是我国著名环境艺术家。他继承了外祖父的衣钵,不仅在中国画方面造诣极深,而且在环境艺术方面也独树一帜,尤其在生态、文化修复上已经独步中国,他主持的舟山莲花岛“天地艺术”景观、运河胜利河古街区景观、宁夏银川鸣翠湖沙漠湿地公园等生态人文环境修复工程,分别代表了山地、海岛、沙漠、河流等不同类型的生态修复经典。尤其是普陀山“断崖”的修复,借鉴了土耳其、意大利等滨海国家沿海阶梯式建筑风格,将舟山当地渔民民居的历史元素都提炼集中起来,解构组合,在千米宽度的裸崖陡壁上创造性地建造起世上独一无二的人脉主义建筑作品。既保存了当地即将佚失的民居样式,又处理了被人类破坏的疮疤式裸崖之丑陋,被誉为“江南的布达拉宫”。这件作品一经问世,则引来许多客商前来询价,愿意出价上亿将其打造成独具风格的民俗风情度假村。 一段“断崖”,本来修复要花费几千元,经大师妙手生花,却立马成为价值上亿的抢手货。这就是文化注入的力量!对此,朱仁民说,我对经济问题不感兴趣,只关心文化人脉的传承。这个作品体现了生态、文化、心灵修复三结合的理念,生态修复是容易的,但通过文化的修复达到心灵的修复却是很难的。普陀山“断崖”的修复,凝聚了当地民居的一切历史元素,包括民居样式,生活形态、生产方式等,是一种历史的记忆,人脉的传承。它能唤起人们儿时的回忆和乡土的愁思,由此,达到心灵的震撼及修复。 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在生态文化修复中既注意景观价值的提升,更注重保护景观的原真性和自然性状态,强调“修旧如旧”,适当干预原则。丽水市松阳县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仍较好地保留着稻菽泛浪,茶园吐翠,田舍掩映,阡陌纵横的原生态田园风光,像一个隐于美丽山水间的“世外桃源”。其县城建于东汉建安四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其古街及其散落在县城周围的100多个古村落至今保存完好,保持着古色古香的传统农耕文化特色。这些古村落或居于高山之巅,或隐于群山之间,或坐落于清溪之畔;或掩映于竹海古树群中,有的呈阶梯式,有的呈平谷式,有的呈傍水式,也有的呈台地式,分别呈现客家文化,商贾文化,望族文化和本地山寨土俗文化。这些古村落远离城市喧闹,与自然浑为一体,体现朴素大美的质感,其中50个古村落进入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单,6个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2007年,松阳县被纳入省级风景名胜区后,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传统古村落,他们并不急于搞“开发”,而是认真进行村级规划,以及设计符合实际的修复方案,力争做到既保留传统,又顺从现代。他们从北京、上海、香港、杭州请来一流专家和学者,对这些古村落的修复进行精心规划与策划设计。专家教授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特点,对每个古村落进行“一村一策”的规划设计,突出每一个村落的文化风俗特点,坚持从当地的生态环境、民俗风情、文化历史遗存出发进行适当干预性的修复,以山水助阵,文化增韵,显现田园农耕文明,规划有时甚至细化到一根雕梁,一个牛头,一口古井,一架窗棂,一座牌坊……,努力还原各种“历史记忆”。与此同时,他们也不忘与现代生活对接,在保持古建筑的基本结构和外形不破坏的前提下,房屋内部则尽可能按现代生活要求修复,如卫生间的修建,上下水系统、天然气、电视、互联网接入等,让老百姓过上现代生活,以此留住原住民及其文化。但松阳县并不因此大拆大建,急于修筑大马路和高大上的接待中心,而是修建茶园骑行道,建设画家创作中心和摄影基地,吸引背包族和骑行客,尤其是那些有创作欲望的画家和摄影爱好者。“唯有这样,才能慢慢细品松阳之美”。松阳风景旅游局长许明标如是说。 这样的有限干预与修复,引起了许多民企老板特别是本地乡贤的兴趣,他们纷纷跟进,租赁古农舍,改造成别具乡村风味的民宿,发展旅游休闲等生态产业。2012年,一位女性户外运动爱好者徒步来到三都乡的一个叫“紫草”的古村落,被这里古朴而沧桑的景致迷住了,古道、古村、古树、古祠、古庙、古碑、古井、古桥、古墓、古渠……,这一切对她这个城里人来说都是那么新鲜好奇,于是她就不走了,一口气租下了十几间农舍,将其改造成一个叫作“紫草房”的民宿。这座由民居改造而成的小型旅舍外观上与周边农舍没啥区别,都是黄色的泥墙和黑色的瓦片,但走入内室,则是别样风景,虽仍是古色古香的家具,但不失现代感,圆形床幔,小鸟靠枕,还有各种摆件、画框、软饰,无不透着女主人雅致而浪漫的个性,一墙之隔却有着前世今生穿越之感。不久,“紫草房”就闻名遐迩,如今变得一床难求。女主人的行动也带动了全村农民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一起发展农家乐和旅游业,使紫草村成为全县有名的民宿村。这种华丽转身以及它带来的崭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使过去衰败的古建筑古村落顿时“活”了起来,既得到利用,又得到很好的保护。 松阳县还在保存古建筑古村落等物质遗产的同时,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那些乡村风俗民情、婚丧喜事、族规戒律等都可成为文化传承和景观环境元素。三都乡杨家堂村是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的建筑,20多幢密密匝匝的农家大院依山而建,高耸的马头墙、泥粉高墙和黛瓦,在余晖照耀下显现金黄色,十分抢眼,被人称做山村里的“金色布达拉宫”。更令人瞩目的是每户农家的墙上或门楣上,都用毛笔字书写着“朱子治家格言”、“孝悌耕”、“孝经”、“宋氏宗谱家训”等,字体隽秀,墨汁飘香,使古老村庄更显庄重厚实。民国以来,这座只有300来人的小山村走出了40多位著名的专家教授。由于有了这些多彩厚实的文化内涵,松阳的旅游资源得到极大丰富,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2015年是松阳县全面推进旅游、养老、休闲等生态产业的“破冰之年”,开局良好,1~5月,游客人次97万,旅游综合收入4.4亿元。 浙江省地处江南,以田园山水型风景名胜区为主,因此农耕文化特色鲜明,一些古老的生产方式、耕作方式甚至田园景色都构成了景观元素。仙居县自然风光壮丽独特,不仅有神仙居、景星岩这样的精品自然景区,还有皤滩古镇这样的千年历史遗产景区,更有漫山遍野的杨梅林和层层叠叠的油菜花田。余邵诗云: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这是诗人描绘仙居油菜花盛开时的景致。2002年仙居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后,县里除了努力提升景区价值外,还向外界集中展示杨梅生产和油菜花风景文化,每年举办“杨梅节”和“油菜花节”,从卖杨梅、菜籽油产品到卖风景卖文化,尤其突出农耕文化和田园风景特色,一年卖出的产值达8个亿!油菜花观光旅游的收入已超过榨油的收入。目前该县已成为浙江省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创作基地。 以出产胡柚和猴头菌出名的常山县,至今还保持着古老的茶油榨取方式,具有100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芳村和谢家村一带,这种古老榨油方式还完整地保留着。常山县因势利导发展自驾购物游,让游客一边赏风景,一边观赏传统榨油等古老的生产方式,一边购买刚刚榨出来的香喷喷的山茶油,以及到实地采摘胡柚和猴头菌。这种“一天游”或“双日游”的购物游方式,让游客们既学到知识,又满载而归,其乐融融。许多家庭带这孩子全家出动。 杭州富阳区有着千年造纸历史,其生产的宣纸与徽州宣纸齐名。随着富阳区被纳入“两江一湖”国家风景名胜区后,许多造纸厂因污染环境而被停办了。但富阳区并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而是从实际出发进行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利用部分企业的厂区旧址,创办造纸工艺博物馆,向世人展示传统的造纸工艺。岂知这一招还挺灵的,古老的造纸工艺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带动了周边景点景区旅游业,博物馆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原来的工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