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广东再添“绿色” 发展更上层楼
作者:刘茜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25 15:02:2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百姓视角之喜人变化

  小洲村:脏乱差城中村成生态示范村

  【小洲村环境大变身】

  艺术家争驻绿色“城中村”

   朱明俊是广州美术学院的教师,前年他在小洲村的河涌边租了一间房作为工作室,今年他打算再租一套房子把家搬来。他说,这里的环境太好了,不仅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特点,而且空气清新,绿树成荫。

  提起“城中村”,人们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脏乱差”的环境,然而走进广东省生态示范村的广州小洲村,环境洁净,在婆娑绿树的掩映下,流水随意,小榭自然、小桥古朴、祠庙规整,构成了独具岭南水乡风情的画卷。

  这些年来众多的艺术家纷纷来到小洲,村内遍布各类艺术社、雕塑、绘画工作室,潘鹤、曹崇恩等著名雕塑家的作品在果林的浓荫中焕发着动人心魄的魅力。

  而之前的小洲村远非现在这样。小洲村由海水冲击而成,水网纵横,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河涌,村内河涌水体受到严重污染,90年代许多村民纷纷搬离。

  【环境大变身背后的故事】

  整治水网让环境渐入佳境

  八年前,广州市对小洲村进行了大规模的水网整治,通过堤岸美化、清除淤泥、水利冲污、生态修复等办法增加水容量、提高水质自净能力以改善水环境。

  这样的例子在广州还有很多。作为近年广州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花都区大力发展新型工业。从2003年起,花都规划建设广州国际汽车城、白云国际机场产业园区、狮岭皮革皮具工业园、科技生态综合产业园区等四大产业园区,促成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汽车、空港、皮革皮具、金银首饰加工四大产业支柱。

  据介绍,花都自2003年以来已关闭“15小”污染企业65家。为了保护环境,花都甚至不惜将全区发展多年、有丰厚利润的立窑水泥厂全部关闭。这种决断的背后,是实现经济环境和谐共舞,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故事背后的环境整治

  “绿色广东”正在向我们走来

  这些转变是我省建设“绿色广东”的一个缩影。今年2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向肇庆市授牌,肇庆成为广东省继广州、珠海、中山、惠州、江门之后第七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去年全省新增生态示范村镇113个,总数达475个。按照《珠三角环保规划纲要》,到2010年珠三角将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

  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到2010年,广东50%的城市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要求,珠三角将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若干城市须率先达到生态市的要求;到2020年,广东80%的城市将达到生态市的要求,珠三角将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绿色广东”正在向我们走来。

  百姓视角之典型故事

  南海生态工业园:变废为宝闯出新路

  【企业变废为宝】

  边角料不再是废弃物

  南海一家生产包装袋的企业负责人张老板,多年来一提到企业生产剩下的边角料就头疼不已,不仅污染重,而且处理成本高。但从前年开始他不再为此烦恼,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建立后,工业园引进的佛山市新兴利合成纤维厂,把这个恼人的问题解决了。

  新兴利是一家以塑料边角料和废品生产再生塑料粒和空心棉为原料的合成纤维厂,去年收购园区及周边10多家企业的边角料,实现废物再生利用2400多吨。原来那些当地的污染大户,目前已经成为园区的上游企业。

  新兴利只是园区的一个缩影。如今,废旧铝合金门窗、铝锅等不再是废弃物,反而成为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再生产利用的宝贝。它们经过分类、熔炼、除杂、精炼等过程后就成了铝锭,其客户是珠江三角洲的汽车配件企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