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生态文明理念 推进新型工业化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井文涌 刚才听了获奖代表的发言很受鼓舞和启发,学到了不少知识。获奖的“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各有特色,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展现了他们在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示范作用。 他们的实践给我们3点重要的启示: 第一,科技进步是推动绿色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国家环境友好工程”获奖项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视科技创新,以科技进步推动工程建设,减轻了工业增长的环境代价;以科技进步提高能源效率,构建从污染物产生的源头到排放全过程的系统减排体系;进行科学规划,将生态保护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保障生态安全。例如,不同燃煤发电技术的污染物排放状况是不一样的。拿美国亚临界和超临界脱硫技术相比较,超临界技术脱硫效率是亚临界的8.6倍,像华能玉环电厂采用的超超临界技术,其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又进一步下降。又如,汽车制造厂的污水治理,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完全可以达到零排放。根据目前我们国家的技术水平,在一些行业中是完全可以做到污水零排放的。 第二,今天获奖的“国家环境友好工程”的建设者们都重视环境保护投入,将环境保护投入作为绿色工业化的保证。环境保护工程的投入是工程建设投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绝不能偷工减料,否则将受到惩罚,将付出更沉重的代价。“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和环境友好项目,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他们为全国树立了 榜样。比如,这次获奖的10个项目当中,环保投资最高占了工程总投资的15.55%,其他项目对环保的投入资金也是很多的。我们在明确政府在环保投入中的主导作用和建立长期稳定的环保经费增长机制的同时,还要明确企业必须承担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成本,这是企业的责任。国际上的教训和我国的实践告诉我们,第一位的是要预防污染、先期投入、不能欠账,否则要付出昂贵的代价。举个例子,比如说,上个世纪60年代酸雨对瑞典的危害。由于酸雨的侵害,瑞典的国家公园土壤酸化、森林枯死,建筑物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严重的时候,瑞典湖泊的酸化pH值达到了4,酸化以后怎么治理?只有一个办法,向湖中撒石灰,撒石灰中和以后,湖水清澈见底。中国有一句俗语“水至清则无鱼”,要恢复到原来的生态状态,需要4年左右的时间。有的专家统计,未预防而造成污染和生态破坏后,再去治理的投入,比事先预防加大环保投入要增加15~22倍,甚至更高。 “国家环境友好工程”的实践给我们的第三点启示是,他们重视环境风险的管理,确保生态安全。环境风险管理是任何一项工程都必须考虑的问题,不仅要考虑人为因素的环境风险,也要考虑自然因素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主要考虑3个问题,一是要确定环境风险的管理目标;二是要分析哪些因素影响目标的实现,并确定重要的因素;三是采取哪些措施降低环境风险。此次,“国家环境友好工程”获奖项目,都很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其实,在这方面我们也有过沉痛的教训。例如川化,这个公司曾获得全国环境保护先进企业的称号。因为环境风险管理上的缺陷,在2004年的检查中,由于尿素供应中的环保装置出现堵塞,大量氨氮外溢,造成了环境污染事故。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环境风险事故,他们加强了污染物处理系统,处理效率可以达到99.99%。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又在处理系统后面建立了缓冲池,一旦处理系统再出现问题,他们就将污水排入缓冲池,最后又增加了自动在线监测系统,时时刻刻监测水质,以避免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国家环境友好工程”是落实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典范,希望大力宣传他们的经验,在我国出现更多的“国家环境友好工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