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水资源丰富地区不应忽视抗旱意识的培养
作者:李金桀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24 15:41:5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干旱。西南地区当前旱情如何?成因何在?如何应对?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抗旱形势依然严峻

    截至3月23日,西南地区旱情已经持续了200多天,横跨去年秋天、冬天和今年春天。国家防总的最新监测显示,3月中旬以来,西南旱

    区绝大部分仍无有效降雨,旱情呈持续发展态势。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研究所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研究室主任严登华教授向记者介绍,像这种从秋、冬、春季连续干旱的情况并不多见。从历史上看,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属旱涝频发地区。有统计数据显示,从元代至今700多年的时间里,云南发生了大小旱情200多次,是典型的“三年一干旱,九年一大旱”。

    国家防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旱情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西南地区旱情十分严重。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654万亩,作物受旱709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57万亩;

    二是人畜饮水困难十分突出。全国有2271万人、1380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远远超过多年同期均值的1144万人、893万头,而目前旱灾已导致西南五省区1805万人、1017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三是旱情持续时间长,旱灾损失十分严重。云南省大部以及广西、贵州等省区局部持续受旱时间接近5个月,且仍呈发展趋势。旱情对旱区的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四是北方地区旱情露头,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人饮困难也比较突出,部分农田受旱也比较严重。下一步将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不利局面。在此情形下,党和政府将保证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作为抗旱的重中之重。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西南五省(区、市)通过积极采取各种抗旱应急措施,全力保障当前因旱饮水困难群众的饮水安全。其中,利用水库供水解决329.5万人,通过实施应急调水解决196.3万人,通过打井开采地下水解决84.0万人,通过拉水送水解决519.4万人,通过人背畜驮、寻找新水源等其他措施解决676.0万人。

    旱情成因复杂

    云南省水资源占有量在全国排第三位,整个西南地区水资源也较为丰富,但为何会出现如此罕见的干旱呢?专家表示,西南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加上去年秋季以来降雨少等多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了这场历史罕见的大旱。

    中国水科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副所长吕娟向记者介绍,云南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南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由于冬季半年受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北部的干暖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干燥、风速大、蒸发量大,春季和夏初的水面蒸发量是同期降水量的10倍以上。“由于不同年份冬、夏季风进退的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的不同,致使降水量在年内和年际时空分布差异,是造成云南省干旱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吕娟说,加上云南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水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造成云南干旱灾害频发,损失严重。

    严登华表示,西南地区去年汛期提前两个月结束,加之今年长时段的高温少雨,造成了蓄水少、来水少、耗水多的局面。据统计分析,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去年秋季以来降水较往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部分地区降雨偏少7成,主要河流来水之少创历史之最,水库蓄水较常年同期偏少2成以上;今年3月,云南地区土壤含水量仅为去年同期的20%左右。而西南地区土壤水和许多水库主要靠雨季降水补给,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只能够吃老本。以云南为例,到3月中旬,云南全省库塘蓄水仅为46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同期偏少近18亿立方米。

    “从1956年到2006年的数据资料分析,云南地区干旱、洪涝等极端事件发生频率呈现出‘双上升’趋势。这表明,全球气候变化也在影响着云南的气候。”严登华说。

    此外,抗旱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依然突出。以贵州为例,贵州省已建成的17893处蓄水工程中,中型水库仅34座,99.9%都是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不到20亿立方米。

    严登华表示,由于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建设水利设施特别是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并不容易。“工程性措施跟不上,应急预案、中长期预报、水资源调度管理等非工程性措施不配套,大旱来临时,就难免会措手不及。”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