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物链顶端不胜寒 野生虎:倍增还是灭绝? |
作者:王鸿良 林山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6 10:38:2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WCS成员正在给野生老虎戴无线电项圈 我国拍到的第一张野生东北虎照片 农历庚寅虎年即将过去。在过去的一年里,有关老虎的新闻不少,特别是2010年11月21日至24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高级别保护老虎国际论坛,更引起人们对野生虎保护问题的广泛关注。论坛上有专家警告,如果各国不采取切实保护措施,野生虎可能到下一个农历虎年(即2022年)踪迹全无。而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WCS)中国区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解焱表示,由于人们对野生虎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乐观前景实现的可能性更大 虽然人们都把大熊猫称为“国宝”,然而同样作为濒危动物,老虎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其实远非大熊猫可比。 中国人对于老虎有着一种特殊的偏爱,这种偏爱渗透在我们文化的各个方面。比如过虎年、挂虎画、穿虎鞋、戴虎帽、做虎枕,数不胜数。虎被尊为“百兽之王”,被当作威严力量的象征,并常常和龙的形象放在一起。因此有人不无道理地说,中国文化不仅是“龙文化”,也是“虎文化”。 未能横穿阿拉伯沙漠,老虎仅存亚洲很可能起源于中国 中国人与老虎的确有着特殊的渊源。 关于现代虎的直接起源,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虎起源于我国南部地区,即现代的老虎有可能是在200万年前起源于我国南部的古中华虎。在老虎的各个亚种中,只有华南虎的头骨结构最接近原始虎。 现代虎类在1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亚洲大陆,在辐射演化的过程中,向北一支进入俄罗斯、中国东北、朝鲜和韩国演变成北亚虎(西伯利亚亚种),向西一支进入俄罗斯中亚地区、伊朗、土耳其等演化成中亚虎(里海亚种),向南一支演化成印度虎(孟加拉亚种)和东南亚虎(印度支那亚种),最后又向苏门答腊岛、巺他群岛扩散,演化成3个独特的亚种:苏门答腊虎、爪哇虎和巴厘虎。 由于未能横穿阿拉伯沙漠进入非洲,也没有越过高加索山脉到达欧洲,因而虎一直局限于亚洲,并成为亚洲特有的大型食肉类动物。 “人进虎退”冲突不断,“武松打虎”打的应当是华南虎 在中华文明史上,人与虎的故事几乎伴随始终。 早在距今六七千年的仰韶文化墓葬遗址中,就出土了有“中华第一龙虎”之称的龙、虎图案造型。 人对于老虎,一直有一种又尊敬又畏惧的矛盾情感。在亚洲的很多文明中,人与虎的冲突一直不断,并走过了一段“人进虎退”的过程。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的猎物中就有虎。而“泰山侧”发生的有虎连吃三人的惨事,更引出了《礼记·檀弓下》中著名的“苛政猛于虎”的感叹。 在我国20多个记录到有虎的省市和自治区中,分布最主要的还是华南虎。另外,由于中国人口稠密,华南虎和人接触较多,中国历史上描写的人虎斗争的故事说的几乎都是华南虎。《水浒传》小说中武松打虎的故事如果真有原型,那么这里虎的原型就当是华南虎。 从春秋时期的“子路杀虎”到西汉“李广射虎”、东汉“宋均除虎”等,大量打虎英雄的事迹也从侧面说明了虎患之烈。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开发规模的扩大,更是出现了经常性的由官府领导和组织的打虎活动。 在20世纪中期至后期,由于人类开发领域不断扩展,特别是在华南的丘陵山地区域,人虎冲突一向很多,华南虎被划归到有害动物之列,在“除害兽运动”中遭到剿杀。而此时的老虎早已不是人类制造的枪弹的对手,以至于时至今天,华南虎很可能已经野外灭绝。 而比起华南虎,种群数量原本不多的巴厘虎、里海虎、爪哇虎的灭绝更为彻底,它们不但在野外灭绝,而且也在人工饲养中灭绝,这些事发生的时间分别是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