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绿色信贷走到哪一步?
作者:闫海超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1 11:26:3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相关链接

 

绿色信贷核心内容有哪些?

   

    绿色信贷政策通常包括3个核心内容:


  一是利用恰当的信贷政策和手段(包括贷款品种、期限、利率和额度等)支持环保和节能项目或企业;


  二是对违反环保和节能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项目或企业采取停贷、缓贷、甚至回收贷款等信贷处罚措施;


  三是贷款人运用信贷手段,引导和督促借款人防范环境风险,履行社会责任,并以此降低信贷风险。


绿色信贷溯源


    如果问及国内的绿色信贷最早起源于哪里?有个人肯定会告诉你是在江苏省江阴市,这个人就是中国人民银行江阴市支行副行长王黎明。谈到绿色信贷的前身,王黎明为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2005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对三峡总公司等存在环境问题的30家企业进行了通报,其中就有一家江阴境内的企业。看到这则消息一下子让王黎明敏感起来,“企业一旦上了环保黑名单那它的贷款回收肯定会受影响。”王黎明随即进行了查询,并发现工商银行马上就要对这家企业发放约五六亿元贷款。“我立刻通知银行马上暂停对这家企业的贷款。”自此之后,王黎明开始加强了对环保的关注。


  紧接着在2005年的“6·5”世界环境日当天,王黎明在报纸上看到了公布出来的300家污染企业的黑名单,“这些信息对我们银行的帮助太大了,以后面向企业的贷款发放就有了有力的参考信息。”


  为进一步发挥信贷资金的优化配置作用,提高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利用率,结合国家环保政策和江阴市的实际情况,王黎明起草了《江阴市环境保护分类评定企业信贷政策指引》,以企业的环境行为为划分依据,针对不同银行执行不同的信贷政策。“一周后,新政策的反响出来了,各家银行纷纷限制甚至停止向环境行为差的企业提供贷款,被评为‘红色’的污染企业最多有一个月的环境整治期限,而‘黑色’的企业则立即失去贷款。这下子企业急了——‘环保部门处罚一两百万元没关系,银行一下子收走2000万元哪里受得了’,于是纷纷被迫加快环境整治并申请环保部门开具相关环境状况证明。”王黎明说,一时间,环保局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由于其对环境污染治理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实效,很快这项政策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06年,通过对原有政策指引的修改和完善,江阴市下发了《江阴市企业环境行为信贷政策指引》。同年,环保与信贷相结合扩展至多地,出现了山西模式、沈阳模式。经过大量实地调研与理论探讨之后,2007年,环境保护部、人民银行、银监会3部门为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联合提出了全新的信贷政策。

    新闻链接

 

绿色信贷数据中心即将建立


    环境保护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于今年9月27日启动“绿色信贷政策”评估研究项目,宣布计划建立“中国绿色信贷数据中心”,为商业银行践行绿色信贷、管理和评估环境风险提供权威的信息支持。


  据了解,“绿色信贷政策”评估研究项目将通过建立我国首个综合的企业环境绩效数据库并监测相关商业银行的环境绩效,以实现绿色信贷政策效果评估“有据可依”,并为政策的深入实施提供改进建议。


  项目将服务于正在规划中的“中国绿色信贷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旨在提升环保部门对中国企业环境信息采集和与商业银行及银行监管部门共享企业环境绩效数据的服务能力,并将为各商业银行践行绿色信贷、管理和评估环境风险提供权威的信息支持。


  数据库计划于2012年开始试运营,界时将可以及时向环保部门和相关商业银行信贷部门提供数据与决策支持信息,并能够与其他行业的相关数据信息系统进行关联,实现数据交换。

上一页  [1] [2] [3] [4]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