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海南陆源入海污染情况改善 珊瑚礁和海草床退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6/18 11:24:4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5陆源污染物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5.1主要河流污染物入海量

  南渡江是海南省径流量最大的河流,2011年我省继续对其实施河流污染物入海量监测。结果显示,南渡江全年入海状况为: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为11334吨,水体中携带的氨氮(以氮计)330吨,无机氮(以氮计)2696吨,总氮(以氮计)8708吨,总磷(以磷计)448吨,石油类118吨,重金属53吨。

  5.2入海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

  2011年,我省对20个入海排污口进行监测,其中包括重点排污口1个,一般排污口19个,并对3个排污口邻近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测。

  入海排污口分布及类型2011年我省监测的20个陆源入海排污口主要分布在海口市、文昌市、琼海市、陵水县、三亚市、东方市、儋州市、临高县、澄迈县等九个市县。其中,工业、市政和其他排污口分别为5个、12个和3个。

  陆源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情况2011年对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进行了4个航次的监测,结果显示:有13个排污口全年4次监测均达标排放;6个排污口有1次以上超标排放,占排污口总数的32%,其中,1个排污口有1次监测超标排污,3个排污口有2次监测超标排污,1个排污口有3次监测超标排污,1个排污口全年4次监测均超标排污;有1个排污口已停止使用。与2010年相比,超标排污口的数量有所下降。

  陆源入海排污口的超标指标2011年入海排污口超标的监测指标有磷酸盐、化学需氧量、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氨氮、汞和铅,其中粪大肠菌群、铅和磷酸盐超标率较高,磷酸盐的超标频次高。

  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2011年对海口市秀英工业排污口、龙昆沟排污口和海口市污水处理厂深水排放口的邻近海域状况进行了监测。其中龙昆沟为重点排污口,对其邻近海域的水质、沉积物和生物质量实施监测,秀英工业排污口和海口市污水处理厂深水排放口邻近海域实施水质监测。

  结果显示,海口市秀英工业排污口邻近海域为第一类海水水质,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海口市龙昆沟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为劣四类海水,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龙昆沟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质量满足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生物质量满足第三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海口市污水处理厂深水排放口邻近海域为四类海水,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粪大肠菌群。龙昆沟入海排污口和海口市污水处理厂深水排放口邻近海域水质已不能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

  5.3海洋垃圾

  2011年,我省继续开展三亚海域海面漂浮垃圾、海底垃圾和海滩垃圾的监测工作。

  三亚海域海面漂浮垃圾中塑料类垃圾占主要成份,其他如木质品和纸类垃圾数量较少。表层水体漂浮垃圾中,塑料类垃圾是中、小块垃圾的主要成份,木质或纸类是大块垃圾的主要成分,大块垃圾数量较少。表层水体中的垃圾平均个数为22.2个每百平方米。

  海底垃圾主要为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和木质垃圾,其类型和大小组份没有明显优势,垃圾平均个数为1.8个每百平方米。

  海滩垃圾平均个数为15.4个每百平方米。小块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木质品类垃圾次之,另外还有玻璃类垃圾和金属类垃圾。海滩垃圾密度为50.2克每百平方米。

  海面漂浮和海滩垃圾中以塑料类垃圾的数量最多,其他类型的数量较少,但监测所及的海洋垃圾均来自海洋开发和海岸娱乐活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