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海南陆源入海污染情况改善 珊瑚礁和海草床退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6/18 11:24:4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6海洋灾害与损害

  6.1灾害性海浪

  2011年度南海出现3米以上的大浪日数167天,巨浪(有效波高大于4m的海浪)日数共有91天,较2010年有所增多。其中因热带气旋影响产生的巨浪日数为19天;因冷空气影响产生的巨浪日数为62天。夏、秋季产生巨浪的因素主要为热带气旋,春、冬季产生巨浪的因素主要为冷空气。

  2011年,西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21个热带气旋,有8个进入南海。其中,有三个在海南岛登陆,分别是1008号“洛坦”、1117号“纳沙”和1119号“尼格”。

  2011年热带气旋个数较常年偏少,其引发的巨浪日数与2010年相近,但冷空气与2010年相比有所增强,其引发的巨浪日数较多,因此2011年巨浪日数比前一年明显增多。

  2011年度海南省因风浪造成的船舶海上事故中,共计有15艘船只沉没或损坏,9人失踪或死亡。

  6.2风暴潮

  2011年,海南岛沿岸出现4次增水大于40厘米的风暴潮过程,分别由1108号强热带风暴“洛坦”、1117号强台风“纳沙”、1118号强热带风暴“海棠”和1119号强台风“尼格”引发。1118号“海棠”影响期间,海南岛沿岸各站最高潮未超当地警戒潮位,其它3次风暴潮过程中,均在海南岛部分岸段出现了超过当地警戒潮位的高潮位。

  1108号强热带风暴“洛坦”风暴潮系统影响期间,海口秀英站最高潮位304厘米,超当地警戒潮位14厘米;清澜站出现最高潮位218厘米,低于当地警戒潮位22厘米;三亚站最高潮位227厘米,未超当地警戒潮位;东方站增水不明显。

  1117号强台风“纳沙”风暴潮系统影响期间,秀英站最高潮位342厘米,超当地警戒潮位52厘米;清澜海洋站最高潮位241厘米,超当地警戒潮位1厘米;三亚站最高潮位256厘米,接近当地警戒潮位;东方站增水不明显。1117号强台风"纳沙"影响期间,风暴潮与近岸浪共同作用,使海南省遭受严重灾害损失。据统计,全省沉没船只141艘,损坏1040艘,渔业经济总损失172813万元。

  1119号强台风“尼格”风暴潮系统影响期间,秀英站最高潮位332厘米,超当地警戒潮位42厘米;清澜海洋站最高潮位268厘米,超过当地警戒潮位28厘米;三亚海洋站最高潮位273厘米,接近当地警戒潮位;东方海洋站增水最大值45厘米,增水不明显,但由于天文潮位比较高,叠加增水,东方站10月2日至4日最高潮位接近当地警戒潮位。1119号强台风“尼格”影响期间,风暴潮与近岸浪共同作用,使海南省遭受较大灾害损失,全省沉没船只36艘,损坏63艘,渔业经济总损失26616.4万元。

  6.3天文大潮2011年,海南岛沿岸出现2次超过当地警戒潮位的天文大潮。海南岛西北部临高新盈后水湾到西部东方八所港一带沿海,于11月26日~11月30日和12月25日~12月27日天文大潮期间,均出现接近或略超当地警戒潮位的高潮位,海南省海洋预报台及时发布了高潮位预警,受天文大潮影响岸段均未造成明显损失。

  6.4海洋溢油2011年10月4日,一艘越南籍货轮“达平05”号自湛江开往海防途中,在洋浦后水湾避风时因走锚搁浅,发生燃油泄漏。跟踪监测结果显示,至10月20日该海域的海水水质基本恢复到一类标准。

  6.5海水入侵及土壤盐渍化2011年,我省继续对海南省三亚的海棠湾和吉阳镇地区进行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状况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吉阳镇监测断面海水入侵情况严重,且盐土区、过渡带和非盐渍化区的监测结果变化趋势明显;海棠湾监测断面则无海水入侵迹象。同时,吉阳镇和海棠湾的监测段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盐渍化。

  海洋环境评价小知识

  1、海域的划分:仅为满足公报评价的需要把我省海域划分为近岸海域、近海海域和远海海域,并不做为法定概念。

  近岸海域:指我国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全部海域,尚未公布领海基线的海域及内海,指负40米等深线向陆一侧的全部海域。

  近海海域:指近岸海域外部界限平行向外20海里的海域。

  远海海域:指近海海域外部界限向外一侧的全部我国管辖海域。

  2、海水水质标准的划分: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四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第二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3、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划分:根据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2-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按照海域的使用功能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划分为三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洋自然保护区、珍稀与濒危生物自然保护区、海水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沉积物的海上运动或旅游区、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第二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第三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特殊用途的海洋开发作业区。

  4、生态状况的评价指标:本公报评价海洋生物的多样性采用了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本公报的多样性指数采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通常多样性指数越高说明该生态系统越稳定。均匀度指数:本公报的均匀度指数采用Pielou均匀度指数,越大说明物种的分布越均匀,最大值为1。

  5、热带气旋级别的划分: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根据《热带气旋等级》(GB/T19201-2006),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划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最大风速为10.8~17.1米/秒,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6~7级;热带风暴:最大风速为17.2~24.4米/秒,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最大风速为24.5~32.6米/秒,风力10-11级;台风:最大风速为32.7~41.4米/秒,风力12-13级;强台风:最大风速为41.5~50.9米/秒,风力14-15级;超强台风:最大风速为51.0以上米/秒,风力≥16级。

上一页  [1] [2] [3] [4] [5]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