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世界湿地日:关注天津湿地现状 四大难题待破解 |
作者:霍艳华 吕斌 文章来源:北方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2/2 17:26:2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 冬日七里海风光 天津北方网讯:湿地既是地球之肾,又是生物物种之库,天津拥有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湿地对保护天津的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2月2日世界湿地日来临之际,北方网记者采访了林业部门和专家学者,对天津湿地现状进行了实地了解,总结出了目前天津湿地存在的四大问题。 天然湿地减少 生态功能退化 天津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地域面积不算广袤,但是,却拥有着极其丰富的湿地资源。目前,世界上的五大类型湿地,天津全部齐全,包括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 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徐华鑫介绍说,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天津湿地面积达到了2500余平方公里,占天津整个地域面积的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仅面积大、种类全,而且分布极广,全市16个区县都有一定数量。 虽然目前天津湿地的比重在全国还居前列,但是这一数字与20年前相比,还是有一定得差距。徐华鑫教授说,天津是九河下梢,洼地遍布、沟壑纵横,面积达到5300多平方公里,占地域面积的45%左右。那时,天津可是洼地连片,一派北国水乡的景象。 1963年8月,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沿着太行山东侧席卷河北,并由此引发了数百年不遇的海河大水。那次水患之后,天津开始根治海河,在流域修建了89座大中型水库。同时,挖渠引水入海,增加到了11个入海通道。这些举措虽然增加了蓄水能力,有效地缓解了强降雨对下游的压力,导致了天津洼地水量的减少。再加上,人口骤增大量占用水资源等使湿地水资源补给大幅减少,不少小洼地干涸、消失。 后来,天津将干涸的湿地填平,变成了耕地,原有的大面积湿地,因城市建设,道路贯通,而被条块分割,大部分的天然湿地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干扰。 ![]() 吕绍生老师讲解湿地植物情况 ![]() 冬日的七里海也不乏水产品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图为附近农民收割芦苇 ![]() 芦苇可以用来造纸 据天津市林业局给出的数据显示,目前,天津人工湿地占内陆湿地面积的比例高达76.63%。在人工湿地中,面积最大的为水产养殖场。天然湿地中,近海与海岸湿地,特别是潮间淤泥质海滩的面积逐年减少。 “近海与海岸湿地曾经在本市的面积达到了3万多公顷,而目前仅有1.1万公顷,消失面积较大。”徐华鑫教授说。 而在天津面积最大的湿地、也是国家级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天津七里海湿地,潜心在这里进行20多年环境保护研究的吕绍生告诉记者,曾经的七里海烟波浩渺、汪洋如海,由天然的垄岗分隔成自西北向东南的后七里海、前七里海和曲里海3个组成部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潮白河纵贯湿地中间,东西两侧分别有蓟运河和永定河两条大河流过,另有4条二级河道纵横“海”内,总面积约170平方公里。 现在,后七里海和曲里海已经不复存在,原前七里海面积也大大缩小,只剩下不到50平方公里。 天然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导致了湿地生态功能不断退化。同时,湿地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天津林业部门的调查显示,部分湿地水质为劣V类,仅少数湿地水质为Ⅳ类水以上,湿地生物资源总量及种类日益减少,调蓄洪水、碳汇功能、景观作用等也大打折扣。 ![]() 七里海冬季留鸟踪迹 ![]() 芦苇上空小鸟飞行 “灰鹤是湿地生态状况的指示鸟,如果湿地面积不够大、水环境不好,人类活动过多,那么灰鹤就不会到来。现在在七里海湿地,灰鹤只是路过,已经不落脚了。”吕绍生说,“而苍鹰是湿地生物物种的指示鸟,100亩的湿地才能养活一只苍鹰,现在七里海湿地可以养活的苍鹰只有2到3只。” 目前,由于淡水径流量减少和河流入海处建防潮闸截断了洄游通道,七里海湿地内30多种鱼类,已经没有了野生的溯河性鱼类和降海性鱼类,比如曾经的七里海特产银鱼、鲈鱼等,现在看到的基本上都为人工养殖产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