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黑龙江鱼类面临资源危机 各流域水域贫瘠多鱼种濒危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东北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0 21:59:1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东北网6月10日电 2006年,对省内各流域来说都不是一个丰水的年份。在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位走低的同时,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水量也呈现不足。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污染和人为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极为脆弱的渔业资源已失去了最基本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任何一次自然界的风吹草动在渔业资源量上都会体现出灾难性的结果。 
 
  
  抚远:最后的渔港

  5月15日,抚远县城一片沸腾,几乎全县城的渔船都排列在县城北侧黑龙江下游和县城东侧的乌苏里江下游江面上。渔民们把鱼网撒向江中,县域经济的支柱就是这样在不到两个月的捕捞期里一网一网被捞出来。

  抚远县地理位置独特,它位于三江平原的东北角,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经的最后一座城市。据有关资料记载,从黑河市到乌苏里江面汇合处为黑龙江中游,江面开阔,岛屿沙洲众多,河床地形复杂,是鳊、鲢、草、鲤、鳜、鲶等大型经济鱼类的栖息和越冬场所,而且成为特产鱼类大麻哈、鲟、鳇鱼繁殖、生长的水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抚远成为我省最重要的产鱼区。

  “今年开江,水还是瘦。连续几年了,水量都比较少。”5月30日,抚远县主管渔业的副县长杜丽华告诉记者。

  水量少,捕鱼作业仍要维持。

  从中游至下游方向顺序排列,抚远县域内有大夹信子、城门前、小江子等四个网滩地。江面上,500条船拉开一定距离在网滩地上定时定点轮流作业,景象极为壮观。

  抚远是幸运的,传统的产鱼区———同江、勤得利、萝北、绥滨等资源趋向枯竭,只有抚远还能保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当地渔民告诉记者:“现在还能打上来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鳇鱼。”但从长远的产业发展看,抚远这个黑龙江最后的渔港正在走向枯竭的边缘。

  据介绍,上世纪六十年代,抚远鱼产量达到两千五百多吨,而且以鲟、鳇鱼等重要的经济鱼类为主,物资匮乏的时代,抚远的特色产品让其他兄弟城市的人看得眼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抚远鱼产量减至千吨左右,以当时的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的渔业政策看,产量即可说明资源量在下降。进入本世纪,捕捞量则降至300吨,重要的经济鱼类的捕捞量只有六七千尾。

  专家认为,限捕限捞涵养资源是造成产量下降的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江中可捕资源的匮乏。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