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入秋雾霾天气卷土重来 城市污染排放仍是主因
作者:谢庆裕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12 7:49:4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昨日中午,随着冷空气步步为营,盘踞华北地区多日的雾霾天气开始自北向南逐渐消退。而珠三角自本月伊始持续近一周的大范围空气质量超标,也在前日暂告段落。

  今年来,多次大规模的雾霾共涉及1/4国土面积,影响约6亿人。金秋十月,久违的长假虽然无强风暴雨,但雾霾却再度令空气质量急转直下。国庆之余,市民对长假也爆发空气污染感到疑惑,甚至曝出烹饪可大量贡献PM2.5的说法,节后大气治理概念股也随着雾霾话题的升温,一度全线上涨。

  事实上,每年秋冬季都是雾霾频发的时候,本次冷空气过后雾霾还会卷土重来。而除了静稳的气象条件为诱因,以及部分污染物来自外地输送外,有环保专家指出,城市自身污染排放对当地空气的影响占了六七成,只有各地加大减排力度,才能掐住空气恶化的根源。

  华北

  雾霾波及7省市,多地达“严重污染”

  昨日上午,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发布平台上,京津冀一带的紫红色点位仍然密密麻麻,这代表着该区域空气污染为最高级别的“严重污染”。

  近10天以来,这样的情况已颇为常见,不少网友深有感触。

  景山远眺,望不见故宫全景;天安门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只见轮廓;颐和园的“大黄鸭”沉浸在四野白茫茫的孤独之中……6日清晨,北京在雾黄色预警和霾黄色预警中,迎来国庆长假返程高峰。整个假期,北京晴好天气仅有两日。

  4日起,华北、黄淮等地出现雾霾,京津冀等地持续出现重度雾霾,空气污染严重。据新华网报道,国庆雾霾波及七省市。当时的“全国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图”显示,橙色四级“较差”气象条件的范围遍布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7省市。

  期间,北京市35个监测站的空气质量一度全部达5级重度或6级严重污染,PM2.5的小时浓度多超过200微克/立方米。

  多次重度污染的出现也拖住游客出游的脚步。6日凌晨开始,京哈、京沪、京津、京平、京承、大广等多条高速公路通行受到雾霾影响;受相邻省市雾大影响,北京市东南部地区各条高速一度需配合相关省市采取临时封闭措施。

  昨日上午,受新一轮冷空气及时南下影响,北京、天津已经脱离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较差的区域,雾霾以及空气污染状况有望逐渐消减。不过据气象预报,17日前后,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四川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雾霾。

  珠三角

  长假期间九成站点曾空气超标

  千里之外的南粤,在顶住了“尤特”、“天兔”等台风的接连侵扰之后,广东在10月迎来了久违的晴好天气。不过从3日开始,珠三角出现了持续6天的空气质量大范围超标,在国庆的7天长假中,珠三角有5天空气较“脏”。

  “天空是晴朗的,但没有蓝色,远处的‘小蛮腰’看上去也有点灰蒙蒙,呼吸起来感觉有点干涩。”在广州客村附近居住的黄小姐表示。在此轮雾霾期间,气象部门监测到我省大部分市县能见度已从台风刚过时的数十公里,降至5—8公里,局部小于1公里。

  在污染范围最广的5日,记者从省环保厅的空气质量平台上看到,珠三角62个站点中有56个站点超标(占90.3%),其中位于肇庆、江门、中山、顺德、珠海的14个站点达中度污染级别,首要污染物均为臭氧;有42个站点出现PM2.5超标(占67.7%),均为轻度污染级别。

  记者发现,与北方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细颗粒PM2.5不同,珠三角此轮空气污染中,臭氧的贡献更大,直到后期PM2.5才出现大范围超标。对此专家解释,这是由于珠三角近期日照比北方强烈,空气中容易发生光化学反应,造成臭氧上升,而冷空气势力较弱,难以吹散污染物,事实上,每年的9—11月是珠三角臭氧问题最严重的时段。

  环境监测专家告诉记者,“虽然臭氧对能见度的影响不如PM2.5厉害,但臭氧形成的光化学烟雾使人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痛。而且如果臭氧浓度升高后没有及时扩散,往往会与空气中的硫酸盐、硝酸盐发生反应,导致PM2.5增加。”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