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污染治理 >> 资讯正文 | ![]() ![]() |
|
||||||||
污水直排洞庭湖 | ||||||||
作者:谭斯亮 资讯来源:红网-三湘都市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10 | ||||||||
“在去莲花坳途中,湖光山色之美让我们震撼、惊叹。可低头细看,水体混浊、泡沫状物质较多,让人隐隐担忧。” “坐在返程的航船上,望着两岸连绵不绝的杨树林、芦苇林及浑浊的湖水,一种恶性循环环境污染场景似乎出现在我眼前。” ——摘自湖南大学湿地使者队伍成员日记 “水少了,变脏了” 沅江市万子湖乡莲花村是湖南省仅存的两个专业渔村之一。这个村位于洞庭湖中,由莲花坳、廖潭口两座小岛组成。 “水少了,变脏了。”岛上的渔民们说。 近年来上游修建了许多水电站,关闸蓄水用于发电使下游的水位大幅下降;一些洲滩种上了成片的杨树和芦苇,飞机喷洒农药除虫,加剧了水质的恶化;杨树叶本身带有碱性,其腐烂所产生的汁液流入湖中,对水质的PH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种种原因使得莲花坳附近的湖水不再清澈、不再是鱼儿的天堂。 一位渔民称,怕喝了湖水会生病,岛上居民只得凿井取水,以保证饮水安全。 “工厂一排污就死鱼” 与湖中心水质受污染的原因不同,临岸环湖的水质恶化更多地由临湖而建的造纸厂、纺织厂排污引起。湿地使者们在蒋家咀镇和万子湖乡先后开展了工厂排污口情况调查,结果发现不少厂家排污口附近的水域已经变成了黑褐色。 沅江市近郊一名用网箱养鱼的渔民称,附近的造纸厂每进行一次大的排污,他养的鱼就得死一次,每次都损失一两万元。他也曾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过,并获得了政府发放的一些补偿(约为损失金额的80%左右),但造纸厂却迟迟没有关闭。“纸厂每年排污两三次,我的鱼也要跟着死两三次,实在划不来。”他说,明年打算不养鱼了。 “污水超标许多倍” 在汉寿县蒋家咀镇境内,湿地使者们拍摄到了一组发人深省的画面:一家名为湖南兴业化工的企业在其总排污口处竖起了硕大的石碑,上面写有“环境保护造福于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等字样,还一一标示出工业废水中的悬浮物、氨氮等相关指标系数;然而就在石碑附近,大量浓墨般的污水却将岸边的土地草木全部染成了黑色。他们反映,工厂临湖而建、废水直排入湖的情景在此次考察过程中曾发现过三四处。 省水利厅资源保护工作人员对沿湖几个造纸企业排污口进行取样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这些废水中的化学需氧、生化需氧、悬浮物等指标都超过造纸工业污染排放标准的5至8倍,是三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100倍左右。而这些造纸企业的工业废水基本上没有进行处理就直排洞庭湖水域。 “环境”碰“经济”易受伤 “当环境撞到经济这块硬石头时,是很容易受伤的。”湖大湿地使者李佳说,她对南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有关专家的这句话印象特别深刻。 据专家介绍,洞庭湖作为一个过水性湖泊,每18天就会换一次水,对水质的改善是很有好处的;但随着造纸行业等环湖工业的发展,湖区整体的生态破坏日趋严重。据了解,南洞庭湖区每年接纳的工业废水,对南洞庭湿地保护区的核心区域造成了严重污染。对此,保护区束手无策,环保部门鞭长莫及。由于污染严重,原本拥有丰富水资源的湖南也有许多地方“有水不能用”。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施工现场生态恢复垃圾污水集 “植物杀手”蔓延东洞庭 豚草 我国城镇年内全部开征污水处 长白山机场建设重环保 污水被截流进湖泊 上万青蛙逃 甘肃斥资14亿元治理黄河污水 欧盟75万欧元助温州治理污水 山西太原十大污水处理厂日消 建湿地吞进污水吐清泉 中学生研制出新型产品降低污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