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产业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污染治理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工业污染“污染”了六盘水市领导的心?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工业污染“污染”了六盘水市领导的心?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中国工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15

 

  “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清鼻子”。一位老太太向记者哭诉说,家里两年里因肺病死了两个儿子,而自己现在也是呼吸非常困难。她说每天早上起来鼻孔里都是矿尘。但是因为没钱一直没有到医院去检查。记者走进她家,在家里看不到一件像样的东西。记者轻轻用手在她家侧房的瓦楞上一刮就是厚厚的一层矿尘。

  另一村民哭诉说,刚刚收完一茬麦子,但收成很差。铁厂的粉尘飘过来,落到庄稼上庄稼就不长了,现在庄稼亩产才几十斤,就连口粮都打不回来。

  走近铁厂,记者注意到,这个铁厂四周没有围墙,厂房和村民的房子近在咫尺。滚滚浓烟随着这个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小高炉排向低空,灰尘粉末随意扩散开来。记者一行要求该厂提供资质材料,该厂的一位副总经理非常的不情愿,而且反复强调说,这是一家老的乡镇集体企业,有沉重的包袱,现在的老板承包后盈利也不多。记者最后发现,这家企业没有任何的环保手续(包括从来没有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价和没有任何一次的环保例行检测记录),甚至营业执照也已过期,生产许可证更是从来没有。

  记者一行随后到了盘县环保局,盘县环保监察大队副队长张华承认,这家企业的严重污染情况他们早就知道,并且接到过村民的投诉。环保监察大队曾于2005年2月份就向这家企业下达过整改通知,但是这家企业并没有如期执行。

  按照国家对钢铁行业产业政策要求,凡是炼铁炉在100立方米以下的均属于强行拆除的范围,而三源钢铁公司为什么还依然坚实地站立在居民聚集稠密的地方?

  目击:冒着黑烟的“蒙古包”

  从盘县环保局出来之后,在环保局局长黄照峰的陪同下,记者一行又去了焦化厂更为集中的盘县石桥镇,相比板桥镇,这里的环境污染显然更加严重。

  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两旁,被称做“蒙古包”的改良型焦炉随处可见。“蒙古包”每出一炉焦炭,黄黑色的浓烟便直冲天空。记者所经路段,就看到有十几家“蒙古包”在吐着火舌、冒着黑烟、肆无忌惮地生产。

  据当地老百姓讲,由于污染过于严重,自家地里种的蔬菜都不敢吃,都是从集市上买别地方运来的,价钱自然要贵很多。这里土地本来就少,人均一亩地,由于不能种蔬菜,更多的人家要面对只年产500余斤包谷的残酷现实。同时,因为越来越严重的“石漠化”,玉米产量也越来越低。“种出来的庄稼连牲畜都不爱吃!”一位石桥镇的农民说到焦化厂污染带来的窘境时,潸然泪下。

  “这么严重的污染县环保局不知道吗?像这样的‘蒙古包’盘县还有多少?在上项目前都做了环境影响评价吗?”记者问。黄照峰面带难色的回答说,在改良焦之前,全县有8000多座土法炼焦,2005年取缔了土法炼焦,现在环境要好多了。截至目前,全县还有改良型焦炉90多座。根据市政府的要求,2005年关停“蒙古包”和小机焦炉,现在年限又放宽到2006年,同时年产量达不到20万吨、且碳化室高度达不到4.3米的都要关停。

  而令记者不解的是,这位黄局长居然说,这些“蒙古包”属于过渡型的项目,不需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环保设施竣工监检报告》,按他的话说,就是“该让它关停的时候它就自然不能再生产。”记者随后要求看一下近来年来盘县的一些建设项目的环评档案材料。记者查阅后发现,这90多家“蒙古包”都没有任何环保手续,就连例行环保检测记录也没有。据消息人士透露,这些“蒙古包”很大一部分从来就没有领取过营业执照和焦炭生产许可证。虽然没有任何环保手续,但这些“蒙古包”每年都要向当地环保局交纳一定数量的排污费,“只要交了钱就没人管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十余专家会诊洞庭湖[图]
    治污要实实在在做事不作秀
    “环保风暴”起巴蜀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