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开发区滨海园区的2万吨/日污水处理厂里,那一条条色彩斑斓的金鱼,在处理后的污水中畅游。滨海园区正乘着“绿色快车”积极打造生态环保型园区,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水,还将进行“中水回用”系统建设,让“净化”处理过的水循环用于除饮用外的企业机关单位生产、生活用水。
护绿配套环保设施
驱车来到昔日满目滩涂的滨海园区,你不禁为这短短几年的“人工造化”所震撼:绿树红花辉映下,滨海大道的笔直宽阔、新式厂房拔地而起……投资每平方公里达2.5亿元左右的“八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其中滨海园区内部配套管网目前已铺设雨水、污水和给水管道各130公里。已投产企业做到了雨污分流,所有污水统一收集治理后一并纳入市政管网,起步区6平方公里的排水管网已全部建成、贯通。
据了解,目前投资3000万元的2万吨/日污水处理厂,自2005年12月试运行,2006年4月份通过竣工验收进入正式运行以来,经过调试、监测和管理,监测数据显示,出水水质已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处理量满负荷,而出水一直稳定达标。为进一步满足园区企业废水排放处理要求,滨海园区3万吨/日污水处理厂也于今年6月份建成试运行。据悉,又一个6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将于7月份启动建设。
添绿治理重污企业
由于当时的招商形势,污染较重的合成革等行业进入了滨海园区,温州开发区管委会正视客观现实,加强了对合成革等重点污染源企业的治理。目前9家合成革企业的污染治理,在2005年向全国公开招标合成革污染治理方案的基础上,引导、督促9家合成革企业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废水治理设施,目前均已全部建成,并已通过验收。为进一步提高环境区域质量,实行清洁生产,目前永达利合成革公司尾气治理试点工作已展开。
为进一步减少企业燃煤锅炉对大气污染,开发区引进香港上市公司新奥燃气公司投资1.2亿元建成了滨海园区统一燃气供应站,并出台政策等鼓励、引导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同时,加强了固废治理,防止二次污染。滨海园区内目前年固废产生量为1.52万吨/年,其中生活垃圾1.46万吨/年,目前已落实好10亩的固体废物堆放处置场地,前期投资100多万元启动建设。3个垃圾转动站已开工建设。全区清扫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生产、生活垃圾由环卫企业统一收集、消纳。
生绿“三同时”严审批
如今,滨海园区对新办的建设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要求。尤其是环保管理关口前移:在项目总评设计时,要求企业必须落实环保治理设施设计;企业在办理房产证时,必须同时出具市政部门提供的企业厂区内雨污水管网验收意见和环保部门提供的土建环保验收意见;对要求试生产的企业,要求先申请,经环保部门批准后方可投入试生产或生产。对“三同时”没按规定落实而投产企业,严按法律法规处理,并进行限期整改。据悉,至2007年6月初,滨海园区共引入项目218个中已通过“三同时”验收的项目60个,试生产15家,要求整改验收的24个,在建的6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