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连续降雪让申城经受了严峻考验,然而,这场大雪造成的麻烦远未结束。由于机场大量使用除冰液,附近河道水质受到污染,虽然目前影响已经消除,但环保部门提醒仍不可掉以轻心。不过,监测同时发现,饮用水水质并未因此受影响。
早报记者昨天从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水质监测室了解到,由于运用大量除冰液对机场进行除冰雪工作,虹桥机场附近水环境曾经受到一定影响,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大幅升高。不过,监测部门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含量已呈逐渐下降趋势,而且饮用水源地水质并未受到影响。
上海机场附近水环境被污
今年春运期间,全国许多城市遭遇持续性的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对城市交通和民用航空造成了严重影响。上海也不例外,为保障航空安全和航班的正常起降,上海机场使用了大量除冰液对机场进行除冰除雪。据了解,上海两机场在正常情况下仅有7—10天的除冰剂储备量,由于结冰期较短,以往年份,除冰液几乎不常使用,但今年上海遭遇几十年未遇的雨雪灾害天气,两机场除冰液在短期内便告急,只能外地空运除冰剂,确保飞机除冰。
据介绍,除冰液主要成分为丙二醇,使用后排放的液体直接排入机场附近的河道,这会对机场附近的水环境造成影响。为此,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受灾地区环保部门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防止次生环境污染事故。
根据市环保局要求,上海环境监测中心分别在2月2日、2月4日两次对虹桥机场附近河道进行水质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虹桥机场除冰液的使用对机场周围水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机场河等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含量大幅升高,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水生生物缺氧以致死亡,水质腐败变臭。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水质监测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使用丙二醇可使水的凝固点下降到零下60度从而达到融雪除冰效果,这种物质与人们生活中常使用的甘油(丙三醇)成分很接近,毒性较低,易降解。中国民航总局第二研究所有关专家介绍说,目前全世界机场使用的除冰液主要成分就是丙二醇和乙二醇,这两种成分在除冰效果等性能上没有多大区别,相对工业盐等融雪剂,污染相对小、环保,而且效果更好。
影响减小并未污染饮用水水质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水质监测室主任韩中豪说:“目前影响已经消除。”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水质监测室有关负责人说:“为防止可能对饮用水源地造成的影响,当时除对虹桥机场附近河道进行监测外,工作人员还紧急对松浦大桥取水口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监测,均没发现污染情况。”据介绍,上海环保部门目前仍在密切关注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变化情况,防范可能产生的水环境污染。
据悉,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在紧急通知中要求,饮水安全问题是环保应急防范工作重点,各地要抓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居民集中居住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隐患排查,防范大量使用融雪剂后可能产生的水环境污染。
除雪造成水污染应引起警惕
针对此次事件,上海环保专家指出,虽然此次除冰液的大量使用没有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但冰雪灾害天气所造成的影响应该引起各个部门的反思。专家认为,这场冰雪灾天气对上海来说是几十年来首次遇到的,从环保角度看,是一个被动的应对。从长远看,应该参考发达国家应对灾害天气的有效经验,各部门积极做好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比如,如果机场方面具备完善的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这样除冰液的使用对机场周边水体的影响将大大降低;在除冰液的使用过程中,应同步对周边水体加强监测,及时掌握可能发生的水环境污染,以便随时采取进一步的应对措施。
除雪剂是什么
目前使用的融雪剂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氯盐类融雪剂,现在各地使用“工业盐”更加普遍。“工业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常在市政道路上大量使用,但会对道路造成一定的损坏,造成道路坑洼,主要是因为冰雪膨胀会导致路面开裂,而盐的加入则会加大这种破坏效应;影响植物的发育,甚至导致大面积的植物死亡,同时,土壤盐化,大量的融雪剂不仅导致土壤的污染,也导致土壤盐化,对地下水也有一定影响。
另外一种融雪剂是主要在机场等地使用的有机融雪剂,也就是前文所说的除冰剂,这种除冰剂相对道路使用的融雪剂来说,更加环保,但价格偏高。它的主要成分是丙二醇和乙二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比较小,随着时间推移,影响可以缓解、消除。但如果污染水体,化学需氧量含量会大幅升高,导致水生生物缺氧以至死亡,水质腐败变臭。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