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回应
当时情况紧急只能使用除冰液保证飞行
“为了飞行安全,为了不造成大面积航班延误,必须使用除冰液。”机场相关负责人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直言,飞机机身结冰后,使用除冰剂进行除冰是“唯一且必须进行的程序。”浦东、虹桥以及各航空公司所使用的除冰剂,都是民航总局指定的两家生产商生产的合格产品。
该负责人介绍,正常情况下,上海两机场仅有7—10天的除冰液储备量。而由于结冰期较短,以往年份,除冰剂几乎不常使用。“今年上海遭遇了几十年未遇的雨雪灾害天气,两机场除冰液在短期内便告急。”
资料显示,在2月1日,虹桥机场除冰液存有51吨,浦东27吨。平均计算,一吨除冰剂只能为50架次飞机完成机身除冰,而两机场日均吞吐航班总量约为1200班次,这些除冰剂只能使用3天,而根据民航总局规定,机身覆盖冰雪的情况下,绝对不容许执行飞行任务。“当时的形势可以说是万分火急。”机场方面只能从西安、成都空运40吨除冰剂至上海,确保200架次飞机的除冰任务。随后的时间内,各航空公司也多次调运除冰剂增援。
机场负责人表示,雪灾来临后,民航总局曾发专文告知各民航单位,目前国内拥有生产许可的除冰液生产商仅为成都、西安两家。“这两家单位的产品通过了环保标准验收。”民航总局明确,购买其他厂家的产品可能会造成超标排放,所有单位都必须从以上两家购进,并列出除冰液的型号和厂家网站。
“除冰液要进行稀释后才可使用。”他介绍说,根据飞机结冰程度的不同,稀释程度也各有不同。而这无疑将降低其浓度,缓解污染情况。
除冰剂喷洒后,并不直接流入河道,而是与地表冰雪融合进入机场自建的调水池。“调水池拥有初步净化的能力,再次缓解污染。”虽然从调水池中排除的液体是否仍含有除冰液的成分,还有待验证。但他认为,经过了以上步骤,除冰液对环境的影响可谓“微乎其微”。
国外经验:修建除冰坪
一位民航业内人士直言,除冰液的售价堪比黄金。“一架波音747客机,一次需要用去8万元除冰液。”但为了确保安全,航空公司及机场仍不惜代价的使用。雪灾期间,两机场至少使用了数百吨的除冰液。
他介绍说,昂贵的除冰液一般不被用于跑道除冰。“跑道太长太宽,使用量非常大,使用除冰液将成倍地增加运营成本。可以用工业盐作为跑道除冰的原料。不过,最有效的防污措施是建造回收除冰液系统。“修造一个乌龟盖形状的除冰坪,所有飞机进入此区域除冰。”机场工作人员解释,除冰液将通过“龟盖”下部的凹槽流入储存井内,而抽水车将把所有液体抽走后进行统一处理。这避免了除冰液流入河道而污染水质。据介绍,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都采用了以上做法。
道路融雪剂可能导致树木死亡
除对水体的污染外,融雪剂的使用还可能对树木、环境带来次生灾害隐患。早报记者昨天从上海市绿化管理局获悉,目前绿化林业部门正在密切观察融雪剂对绿化的影响。据悉,与机场除冰液不同,使用在道路上的融雪剂大多是以工业盐为主的化学制品,也有使用食用盐直接融雪的情况。
据了解,上海下雪期间,市政部门共撒播融雪剂605吨。2月20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关于防止使用融雪剂造成树木危害的紧急通知》,通知中指出,2008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经历了一场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各地在开展应急抢险抗灾过程中,为及时清除积雪,确保交通、供电畅通,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和受灾城市的城区街道等地方大量使用了融雪剂,为实现“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总体要求,取得抢险抗灾工作阶段性胜利做出了贡献。但是,这些融雪剂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路旁树木的死亡,并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在通知中,国家林业局指出,目前使用的各种融雪剂都是以工业盐为主的化学制品,这些工业盐融化后,随雪水流淌,可能会促使土壤盐碱化,污染地下水,导致路旁树木等植被大量死亡,甚至危害人体,应该充分认识融雪剂对树木、环境等造成的危害。“不管是工业盐还是食用盐,融雪剂里的盐分都会损害土壤,盐分过高,会直接导致植物死亡。”上海园林研究所有关专家说。该专家指出,土壤中盐分的提高,易造成土壤退化、板结,植物会萎蔫或死亡,具体的影响可能在今年春天植物发芽生长时会有显现。
通知要求,对于前一段时期开展应急抢险救灾过程中已经清理、堆积在树下、目前尚未融化的积雪,有关部门要及时清理干净,抓紧进行集中融化处理,对已经清理、堆积在树下,目前积雪已经融化的树木,要抓紧采取抢救措施,加大浇水力度,争取在树液流动、树木开始生长前,降低树木根部周围土壤水分中的盐分含量,确保树木正常生长。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