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资讯正文 | ![]() ![]() |
|
||||||||
农村不是污染“避难所” | ||||||||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14 | ||||||||
近日发生的农村环境污染事件,再次灼痛了人们的心。 在诗人的笔下,农村曾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可如今,污染正在悄悄地腐蚀着乡村的溪水、田地。 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一些重污染企业改弦易辙,从城市“转战”到农村。有的乡镇为了财政收入,“热情”地向污染企业敞开了大门。设备落后、科技含量低的“十五小”和“新五小”污染项目,使已然变差的农村生态雪上加霜,农民身心健康受到危害,由此还引发不少纠纷。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 首先是出了问题不容易被发现。这源于人们对农村环境问题认识不够,一些乡镇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冲动下,疏于环境保护,使得农村成了一些污染企业的“避难所”。岳阳和徽县两地的污染企业排污都是由来已久的,却只在造成了恶性事故,被媒体曝光后才引起重视。 其次是发现了问题也不容易解决。对于引进污染企业的地方干部来说,他们想到的是如何伺候好“财神爷”,保住财政收入,对造成的污染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到影响其乌纱帽的地步,一般是不会“高度重视”的。贵州铜仁一家铁合金厂4年前从市区迁到龙田村,从此“铜仁市市区最大的污染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但村民们深受其害,在多次投诉未有满意答复后,冲动的村民决堤断水抗议,污染问题还是不了了之。 “在城里是污染,到村里就不算污染了?”龙田村百姓的质疑,道出了农村污染日趋严重的症结。 不可否认,“下乡”的污染企业给当地带来了GDP的增长,拓宽了就业渠道,但同时也使当地百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污染危害农民的身心健康,使一些村民陷入因病致贫的窘境。而为了救治受害百姓、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政府部门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经济的初衷也大打折扣。前不久,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份中国首份绿色GDP显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环境危机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现在,拒绝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等方面严重不协调,这些因素使得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转移后,其治理难度比城市大得多。农村的生态环境,不仅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各种污染最终还会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影响到城市人口。城乡之间唇齿相依,同在一片蓝天下,一旦农村的生态屏障遭到重创,终有一日会带来影响全局的环境灾难。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西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任重道 世界水大会关注中国农村用水 世界水大会关注中国农村用水 伊河源头:多数污染被整治 少 中国首次发布绿色GDP报告 污 中国首次发布绿色GDP 2004年 牤牛河污染等六大案件被挂牌 环保局长岂能掩饰污染 南京外秦淮河耗资30亿治污后 黄河四支流几乎“有水皆污”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