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要植树更要植好树

    [内容预览]

    | 2023/3/3 18:08:08
    ◆武泼泼 春天来了,又到了适宜植树的季节。植树造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更为我国新时代植树造林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引。 当前,植树造林存在物种单一、品种随意、长势差、存活率低等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对此,笔者认为,在要植树的同时还要植好树。 遵循自然规律植好树。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地理位置是树木能够存活繁衍的先天条件。植树造林作为重要生态

    [阅读全文]

  • 乡村振兴要融合生物多样性

    [内容预览]

    | 2023/2/27 15:22:43
    陶思明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形象地说明了农业是生命产业的特点。乡村主体是农业,也会吸引其他物种来造访,成就了农业与生物多样性相互支持、融合共进的关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既是生态强农、生态兴村的接力赛,也是保护恢复乡村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新机遇。 长期以来,为保障农产品生产需求,不少地方存在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大、农用化学物品投入大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他物种的分布。而为方便耕作,一些区域

    [阅读全文]

  • 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央生态环保资金作用?

    [内容预览]

    | 2023/2/7 10:58:30
    ◆本报记者李莹 近日,财政部对2023年的多项生态环保资金预算做出安排。涉及水、大气、土壤、农村、管网、生态修复、可再生能源等多个领域,总额达到2475.82亿元。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央资金作用,深入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本报今日特采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学术带头人阳平坚。 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中央财政预算资金连年增加,在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发挥极其重要的引导、指向作用。

    [阅读全文]

  • 借EOD模式推动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内容预览]

    | 2023/1/27 18:45:26
    陈烨 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监管取得突出进展。然而,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统筹发展与保护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探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多元投入机制,加强资金投入力度,是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深化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和保护的重要保障。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无法满足工作任务需求 我

    [阅读全文]

  • 打造绿色优美和谐宜人的高品质低碳公园

    [内容预览]

    | 2023/1/27 18:44:31
    胡清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系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改善人居环境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公共健康的要求逐渐提高,对城市公园的功能定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打造新时代的高品质低碳公园成为城市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及节能减排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高品质公园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建设城市公园,需要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化城市公园用能效率、增强碳汇、维系城

    [阅读全文]

  • “限塑令”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亟须解决

    [内容预览]

    | 2023/1/16 9:57:51
    刘小丽 被称为“史上最严限塑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限塑令)发布两年来成效显著,但也出现一些新问题。比如,近期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开展的市场调查显示,限塑令在大型连锁商超落实较好,但菜市场、集贸市场、路边小摊、外卖餐饮店、水果店等场所还在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这些新问题亟须解决。 问题与挑战 根据调研,笔者总结出限塑令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是塑料制

    [阅读全文]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内容预览]

    | 2023/1/10 14:32:24
    沈满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笔者认为,只有准确理解并回答好何谓“积极稳妥推进”、如何“稳妥推进”、如何“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才能坚定不移更好地履行承诺。 警惕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错误论调 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的主动选择,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事务中许下庄严承诺,积极参与引领国际气候治理的行动,充分体现了大国担当,有力地驳斥了个别学者所说的“碳达峰碳中和只是政治表态未必真正

    [阅读全文]

  • 推动城郊村绿色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内容预览]

    | 2023/1/10 14:31:36
    王思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城郊村作为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庄,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也具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区域,应率先肩负起实现绿色发展的重任。同时,城郊村作为一种城乡间特殊的社会样态,矛盾与机遇并存。 城郊村实现绿色发展面临挑战 城郊村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双重特征,社会环境呈现

    [阅读全文]

  • 中国科学院五个资源环境研究报告关注了哪些焦点?

    [内容预览]

    | 2023/1/4 10:37:47
    本报记者刘蔚 中国科学院近日发布5个资源环境领域研究报告。报告科学分析和揭示了湖泊、湿地、山地、西北干旱区、东部超大城市群的生态系统和区域的长期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变化状况,并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报告显示,我国各地区生态功能得到显著恢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均有所增加。气候变化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发明显,必须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之路。此外,依靠自然力恢复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协

    [阅读全文]

  • 以系统观念谋划人工湿地建设

    [内容预览]

    | 2022/12/30 11:07:10
    徐立文 近年来,恢复和建设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地方的广泛重视。以山东省为例,经过多年建设和修复,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主要排污口下游、支流入干流处、河流入湖口等关键区域的人工湿地建设布局,在改善河流水质、塑造自然景观方面效果明显,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 但目前人工湿地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着其功能的发挥。 一是规划建设不合理。一些地方在人工湿地建设上存在盲目上马的

    [阅读全文]

  • 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背后隐藏的价值

    [内容预览]

    | 2022/12/30 11:06:15
    刘瀚斌 在日前结束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各缔约方、国际组织等共同谋划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与方向,为今后一段时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明确目标、制定工作路线。此次会议对于如何认识生物多样性价值、提高保护和治理的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的大国,中国拥有超过3.4万种已知的动植物。多年来,我国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积极成

    [阅读全文]

  • 把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内容预览]

    | 2022/12/14 9:22:16
    董亮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一方面是党一路走来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是我们党在前进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不忘初心、心系群众,坚持谋划

    [阅读全文]

  • “四立四破”推进土壤污染绿色低碳修复

    [内容预览]

    | 2022/12/14 9:13:32
    张红振 辛毅 邓璟菲 董璟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我国已在“十三五”时期基本摸清土壤污染状况的家底,初步健全土壤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全国土壤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基础性变化。笔者认为,今后一段时期,需要全面提升土壤污染的绿色低碳修复水平。 我国土壤修复大概经历了15年的时间,目前仍处于规模扩大和稳定增长阶段。与发达国家超过40年的修复历程相比,我国土壤修复

    [阅读全文]

  • 注重发挥企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内容预览]

    | 2022/12/14 9:12:44
    陶思明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发布《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及其对企业的意义》白皮书,指出企业都要积极减少自身运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为实现“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做出贡献。同时,我国有关单位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商业自然联盟等,共同举办“加快实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商业行动”边会,发布了《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指导手册》,分享企

    [阅读全文]

  • 凝聚合力 共同谱写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篇章

    [内容预览]

    | 2022/12/9 9:16:46
    宋杨 12月7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幕。会议最重要的预期成果是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擘画未来1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蓝图。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担任COP15主席国以来

    [阅读全文]

  • 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好湿地?

    [内容预览]

    | 2022/12/7 19:42:27
    本报见习记者任靖 在近日召开的COP14大会上,合肥、盘锦、盐城等7个城市入选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消息令人振奋。近年来,随着对湿地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湿地不再是城市中的“奢侈品”。 城市为什么需要湿地?保护湿地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有什么意义?城市化进程中又该如何保护好湿地?为回答这些问题,中国环境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晓文。 湿地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富

    [阅读全文]

  • “中国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领导者”

    [内容预览]

    | 2022/12/7 19:38:04
    本报记者王珊 12月的北京,气温已降至零下,但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日报美籍高级记者艾瑞克·尼尔森(Erik Nilsson)聊起他在中国的见闻时,热情却丝毫不减。 报道中国16年,与大熊猫近距离接触、亲眼目睹藏羚羊迁徙,这位让中国网友倍感亲切的“美国小哥”更喜欢在中国用他的中文名——聂子瑞。 备受期待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即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

    [阅读全文]

  • 提升生物多样性价值 加强草原湿地保护

    [内容预览]

    | 2022/12/7 19:36:31
    蒋萍 刘昀熠 近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已胜利召开,《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又将如期举行,将世人的目光引向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两个密切相关的重要话题。 我国有近4亿公顷草原,约占国土面积的41%,其中嵌套众多湖泊、河流、沼泽、滩地等湿地样态,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水是草原的血脉,生物多样性则维系着草原的活力。草原湿地资源的缓冲效应对维护生物

    [阅读全文]

  • 落实重大战略部署 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内容预览]

    | 2022/11/22 8:39:26
    本报评论员 当前,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正在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全力推动大会精神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中落地落实。生态环境部近日召开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再次提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阅读全文]

  • 以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内容预览]

    | 2022/11/20 16:31:34
    马伟波 李海东 张龙江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即将于2022年12月在加拿大召开,缔约方各国将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将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工作带来深刻影响。目前,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推动从根本上解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阅读全文]

2528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