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产业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野蛮开发酿恶果 68亿巨资能否换回青海湖?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野蛮开发酿恶果 68亿巨资能否换回青海湖?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0

  2005年,青海湖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湖泊。然而,由于受全球变暖及人类不合理开发影响,近年青海湖蒸发加速,青海湖生态圈以每年缩减一个杭州西湖面积的速度演变。拯救青海湖,未来十年国家规划投资68亿元进行青海湖综合治理。然而,专家却在思考,以现有的管理体制,投入巨资能否拯救青海湖?

  美丽而脆弱的青海湖,能抵御几多天灾与人祸?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海拔3260米,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省,因此湖而得名。青海湖维系着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青海湖地区曾经进行过4次大开荒,开垦草原近50万亩。开垦种植抢夺了入湖水源、过度放牧加速了湖区沙漠化进程,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青海湖本身的生态体系。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双重影响,从上世纪后期以来,青海湖及其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水位持续下降。20世纪60年代以后,湖水水位下降幅度越来越大,年平均减少湖水4.36亿立方米。青海湖正在从单一的高原大湖泊分裂为“一大数小”的湖泊群。

  沙漠化不断扩大,草地退化严重。目前青海湖湖区沙化地已成为青海省继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之后的第三大沙漠化地区。

  渔业资源濒临枯竭。由于滥捕滥捞,近年来,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资源总量下降到7500吨左右,是40年前的10%,其资源量已经到了最低临界点。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濒临灭绝。青海湖盆地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37种,目前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有15%-20%濒临灭绝。青海湖盆地的极濒危野生动物普氏原羚,现在已不足300只。

  青海湖面积的不断萎缩成为科学家关注的焦点。“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测绘资料显示,青海湖湖水面积为4568平方公里,到了2000年,通过遥感卫星数据分析,青海湖的面积是4256平方公里,50年内缩减了312平方公里。”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国庆说。按照缩减的面积计算,青海湖平均每年要缩减一个杭州西湖的大小。

  有专家预测,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不断萎缩,平均水深18米的青海湖将在200年后完全消失。

  投入巨资能否拯救青海湖?

  从2001年起,青海省实行“人退湖进”治理方略,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上世纪50年代在环湖地区开垦的16.1万公顷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12个原有的部队农场也全部划归地方。另外还对环湖地区147万公顷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采取围栏封育、禁牧、休牧等方式,使草原得以自我恢复。仅草原保护工程一项,青海投入资金9890万元。

  为减轻环湖地区人口、牲畜的压力,青海实行生态移民,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将牧民转移到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政府给予10--20年的生活补助。同时,引导留居草场的牧民转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推行舍饲圈养。

  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青海湖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仍有大量的耕地在继续耕作、超载过牧依然十分严重,在短期经济利益面前,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青海湖乡,乡党委书记杨占彪告诉记者,按照标准,青海湖地区大都是15亩草原承载1只羊单位,但青海湖乡1只羊单位的承载草原却仅有6到7亩,远远低于正常标准。

  据青海省林业局等相关部门调查统计,青海湖流域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为365万只羊单位,但目前这一地区放养的草食牲畜近400万头只,折合羊单位近600万只,超载量超过了200多万只,超载率高达60.2%,超载过牧导致刚察、天峻、共和、海晏等4个县的1300万亩草场退化。

  青海省副省长李津成说,青海湖对青海乃至全国和全球都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青海省财政困难,近年挤出巨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草地围栏、封湖育鱼、沙区封育等十大治理工程,虽然目前局部地区生态得到改善,但总体恶化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专家分析认为,造成非自然因素青海湖环境保护和治理难的核心关键在于管理体制问题。

  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共辖三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七县,各州县都设立有保护青海湖行政职能的管理机构,因为条块分割,全流域在旅游开发、水资源利用、林业生态建设、沙漠化治理等方面,部门和地区利益冲突现象严重。

  青海湖综合治理必须做到责、权、利统一

  2004年,青海省邀请沈国舫、孙鸿烈等7位院士对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同时开始了《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的调研、制订工作。目前,这项《规划》已经通过专家初审论证。

  《规划》涉及治理总面积为5.27万平方公里,实施年限为2006年--2015年,总投资为68.87亿元。规划内容包括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恢复与重建、高效生态畜牧业、生态环境监测、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支撑项目建设等六项工程。

  对青海湖投入巨资进行治理,一些专家对未来的治理效果却表示疑虑。科技部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元说,青海湖治理难度大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一个具有很强执法能力的综合性管理机构来组织、协调和管理。同时由于青海湖开发主体与治理主体不一致难以保证生态治理的可持续性。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成为生态治理的主体,而环湖地区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为企业和牧民,这种状况导致青海湖地区缺乏一种利益制约、责任共担关系,从而使资源利用主体忽视环境保护,缺乏责任感。所以,青海湖综合治理必须做到责、权、利的统一。

  设立青海湖特区为“双赢”最佳模式

  如何解决青海湖生态恶化难题,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专家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借鉴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管理模式,成立拥有一定行政职权的“青海湖流域管理委员会”,界定主辖范围,在原有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在整个青海湖流域设立生态保护区。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认为,“青海湖流域管理委员会”应是在省政府领导下履行青海湖流域总体规划、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等工作的主体,制定统一的综合规划,通过制度建设将环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纳入到干部考核体系中去,通过管委会的体制创新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主体一致,加强流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畜牧业等经济发展,使整个青海湖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专家同时指出,过去人们只注重对青海湖核心区进行治理而忽视周边环境,这种不合理的做法应当改变。青海湖流域是青海湖重要的水源补给地,周边地区的污染、沙化等问题都会对湖区产生重要影响。生态保护区所辖范围应将整个”青海湖流域”纳入保护治理范围。

  国家林业局湿地专家印红说,体制保障比资金保障为更重要。设立青海湖生态保护特区是实现“双赢”的最佳模式,治理青海湖必须要从传统的单一资源管理转向系统资源管理,实现生态资源开发、生物保护、环境规划统一协调的生态型管理模式。不改变现有管理模式,青海湖生态恶化的趋势就难以遏制,将来治理成本和治理难度必然会越来越大。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发改委:我国将以西部地区为
    我国将以西部地区为重点开发
    山西加强铝土矿开发环境保护
    坚持“据点式”开发 盐城沿海
    全世界只有300余只 青海湖普
    高端视线:水资源开发实现超
    西部17个地区将“保护优先、
    无序开发蚕食图们江脆弱的生
    50年来青海湖每年缩减一个杭
    青海湖将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