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资讯正文 | ![]() ![]() |
|
||||||||
《瞭望》:资源制度缺陷影响社会分配公平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袁元 资讯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14 | ||||||||
与资源相关的一系列制度缺陷,成为影响社会分配公平的深层原因 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日渐拉大,是今天中国的现实。为此,各界从多种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 由于东西差距、行业差距乃至城乡差距大多离不开“资源”这一关键因素,产权经济研究者、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由此入手,以求通过对其产权制度缺陷的分析,破解收入差距难题。日前,常修泽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认为影响分配公平的资源环境产权缺陷有四: 产权国有与收益集团化 依据现行法律,土地(除农村集体土地)、矿藏、河流、森林等自然资源都属国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实际上却存在着资源所有权与收益权之间在相当大程度上的偏离。 以能源行业为例,常修泽分析说,随着国际油价走高,国内三大石油集团利润剧增,其中一家集团“十五”期间累计实现利润总额即达4751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8%。 问题在于,面对如此丰厚的利润,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是否能充分获得收益?是否存在“公共利益部门化”、“公共利益单位化”的问题?对此,常修泽认为,可从利(股东利润)、税(资源税)、金(特别收益金)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先看“利”。本来企业创造利润应向投资者回报。但根据1993年颁发、现在仍执行的“对1993年以前注册的多数国有全资老企业实行税后利润不上交的办法”之规定,不少国有企业税后并不上交利润(合规但不合理),而且有些不属于1993年前注册的大型国企也借故“搭便车”,执行不上交利润的政策(既不合规,更不合理),这其中就包括一些资源垄断企业。 再看“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资源税税率较低。根据1993年颁布的资源税条例,石油资源的资源税率标准为8元~30元/吨。尽管12年内原油价格上涨了5~6倍,但课税标准十余年没有发生变化。自2005年7月1日起有所调整,即由原来的8元~30元/吨调整为14元~30元/吨,但这一“微调”,与1993~2005年间上涨了5~6倍的石油价格很不成比例。据有关方面折算,目前中国原油资源从价税率约为1.5%,远低于10%的世界平均水平。 再看“金”。根据2006年初出台的《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管理办法》,从3月26日起,国家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所获得的超额收入,按比例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应该说,这是一项特殊的调节措施。有人将这种“特别收益金”称为“超额利润税”。但与国际上60%~100%之间的相似税种相比,目前中国20%~40%的征收比率并不算高,据有关方面估计,目前征收的“特别收益金”,将对石油开采部门产生约300亿元的影响,占其利润总额的15%左右。 利润免交或少交,税率较低或微调,特别收益金也存在一定落差,由此三条推算,常修泽认为,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从此行业的高额收益中分享到的部分并不完全充分,有一部分收益流入部门或相关利益者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利益部门化。 据有关数据,某能源集团2005年上半年工资增加21.4%,增长幅度令低收入行业难以望其项背。另外,一些外国投资商也从中国在海外上市的能源公司中获得可观的收益。由此促使人们研究资源产权“主体归属”与“收益归属”的失衡问题。 中央与地方在经营收益上不合理配置 现存资源产权配置制度的缺陷,主要是中央和地方资源产权关系的配置不当,集中表现在对资源属地所应拥有的开发权和收益权上。 谈及此,常修泽举例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西部某地是国内著名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已发现的矿产资源计8类48个品种,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铝土矿等矿产资源丰富。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该市的煤炭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得以大规模开发,“十五”期间上缴中央、省及留存的全口径财政收入合计翻了近3番。但由于上缴比例过大(约占2/3左右),导致该市12个县市区中仍有10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2个省级扶贫重点县,贫困人口为全省之冠。 之所以形成如此反差,主要在于资源产权的配置包括经营权和收益权与资源属地关联度较差,地方对于那些大矿和富矿的探矿采矿经营权以及资源收益权受到限制,资源所在地难以通过合法的途径从本地资源开发中得到相应的利益(对于小、贫、散矿,地方还是拥有很大自主权和收益权的,但一些又流入私人矿主手中)。 有人认为资源属地可以通过资源税的征收获得收益,对此,常修泽认为,资源税作为地方税确实是获取收益的途径,但目前来看,资源税毕竟是小税种,无论在中部地区,还是在西部地区,资源税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例较低。 而影响资源税对地方财政贡献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税率偏低;二是税率采取“从量征收”而不是“从价征收”的方法,导致在资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地方无法获得相应的收益;三是税收分配也不尽合理。 正是由于资源型企业与地方经济关联度很弱,造成企业人员与当地居民相当大的收入差距,也使地区间的不合理利益分配进一步加剧。同时,资源型企业对自然资源的垄断经营,还给所在地留下了资源锐减甚至枯竭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给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注入新的因素。 此外,资源本身配置不当,也表现在一部分资源处于利用不足、闲置浪费的状态,而另一部分资源处于利用过度、濒于枯竭的状态。这种格局也与资源产权配置制度的缺陷存在一定关系。特别是,其中夹杂着各种利益集团的矛盾冲突并带来收入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更值得关注。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回良玉:应对全球环境变化 促 社会各界关注农民工子女环保 国家和社会必须加大环保投入 建设节约型社会刻不容缓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