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环境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我们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群众对环境污染等问题反映强烈,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地方的环境污染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从世界范围来看,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新的问题。
6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举办座谈会,特邀请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李晓军、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巡视员陈祖新、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巡视员翟青、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长李新民,与大家共同探讨“加强环境治理保护”。
年年治理环境却越治越污?
我国每年都在治理环境,可是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污染事件时有突发,而且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倒当地人民的生活,于是有人称环境是越治越污。陈祖新表示,从表面现象上感觉环境越治越污,但从发布的环境质量公告和一些统计数据显示,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投入方面都有长足的进展。
陈祖新举例说,2006年和1996年相比,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比1996年提升了20多个百分点。严重污染环境的,比如劣于三级空气质量标准的城市下降了10几个百分点。从这方面就反映出,越治越污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由于重化工工业的高速增长,新增产业不断增加,新排放量也会增加,尽管已控制在很低水平,但排放是不可避免。还有就是存量的削减,虽然加大了存量的削减力度,但在环境治理上有一定滞后效应,不可能今天投入,明天就见效果。
翟青也表示,这几年如果不治理的话那会是什么后果?如果不治理,情况将会更糟糕。
农村污染形势严峻畜禽甚至超过工业污染
发展是把双刃剑,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破坏环境的问题,已经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也采取了许多措施。面对农村日益严重的生活污染情况,李新民认为,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形势比较严峻。但这些年,党中央、国务院包括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问题给予了重视和关注。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状态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李新民表示,农民环境保护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比较复杂的,它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农业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再加上目前一些污染项目从比较发达地区向农村地区转移,对农村环境确实带来了很大影响。还有一些地区管理力度或者管理机构管理力量不足的地方,确实出现了一些农村环境污染的状况。
第二,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现在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畜禽污染从某些区域来说,它的污染超过了工业污染的负荷。还有就是农村的生活方式,垃圾、污水以及农村生活当中的一些污染源,这些还是比较严重的。
当前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饮用水和食品安全。有八项重点工作:保护水源地、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农村生活垃圾搜集清运处理以及优化农村生态能源结构等等,在这些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总而言之,农村环境保护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但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
地方环境问题关键在政绩考核机制
地方的某些招商引资,对环境带来污染已是严重的问题。但有些地方政府往往为了利益,或其他原因不得不选择牺牲环境。针对这种现象,翟青表示,这其实就是一个政府干部的考核问题、责任问题。
如果责任问题不明确,考核机制不完善,节能减排的任务就难以完成,很多环境问题也就难以解决。
翟青认为,这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通过比较科学、完善、有效的考核体系,对地方政府的一些部门进行考核,使其必须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必须对百姓的生存空间、资源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来解决,如果不解决就要问责。
国务院最近刚刚发了15号文件,其中有一条就是要对节能减排实行问责制,把节能减排的完成情况作为政绩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
李新民表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质量应该是放在一起的。政绩考核也一定要突出量化指标。如万元GDP增加值、单位污染物的排放等,都可以作为考核指标,这样才能考核经济发展的质量问题。
全人类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关注环境,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就是关注我们自身。让我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