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把洪水留住!
Eedu.org.cn 作者:李佳鹏 纪…    资讯来源:经济参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4
    “相比于缺水,大家更多的关注洪水,原来的观点都是尽量的让洪水入海为安,尽量排走。但是我国北方属于季风气候,一年大概就一场洪水。如果把这场洪水全部放掉,这一年很可能就不会再有更多的水可以利用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银堂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我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降水年际、年内分布极不均匀,经常出现旱涝同期异地发生、旱涝同地持续发生的情况,因此防汛抗旱相结合,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水的关系,要从洪水资源利用上下功夫。
  进入6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开始大面积降雨,造成洪涝灾害。而几乎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却正遭受着严重的干旱之苦,统计显示,截至6月25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66亿亩(多年同期平均1.50亿亩),其中作物受旱1.38亿亩(重旱4707万亩),有800多万人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面对雨水在时间、空间上分布的严重不均,如何加强洪水利用,化害为利已成当务之急。
  记者了解到,国家有关部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了有关雨洪资源方面的研究部署。王银堂高级工程师就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雨洪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重点项目课题的负责人之一。这个课题以我国北方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致力于洪水的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
  对于目前洪水利用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王银堂说,为了避免新的防洪风险,目前多考虑使用非工程措施,就是结合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监测信息,进行水库调度,在水库不产生新的风险的情况下,尽量多蓄些水,甚至略超过水库汛期限制水位。
  上述项目的另一课题负责人,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王忠静教授告诉记者,洪水资源利用自人类对水资源有规模地开发利用以来就存在,只是洪水资源利用一词的明确提出,是随着近十余年来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以及对洪水防御的新要求而产生的。
  “目前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海河流域和松辽流域。北京市的密云水库、河北省的潘家口水库都有一些研究成果,东北的一些大型水库已有具体的实施方案。”王忠静说。据王忠静介绍,还可以主动运用蓄滞洪区或其他一些天然的和人工的过水通道,滞留部分洪水,补充地下水或生态环境用水。此外,还有一些直接利用雨水的技术也应得到推广。
  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进行有关洪水利用的研究和实践,但有关专家指出,风险问题是洪水资源化利用在实际操作中的最大困难。目前的主要解决手段是加强实时预报,减少风险。
  对于这一观点,王银堂也表示赞同。他说,他们的项目目前主要停留在研究阶段,一是因为北方近年来水量少、水位低,方案实施后的效果不够明显。另一个原因就是风险问题。洪水利用的前提就是不影响防洪安全。所以,现在主要依靠科技设备时刻监测天气系统,而在方案实施上态度也相当谨慎。“但从整个学科、实践来说,应该做一些这方面研究,在特殊时刻可以发挥作用。”王银堂说。
  专家同时指出,我国与洪水资源利用相关的法规已经有一些,如《防洪法》、《水土保持条例》等。但这些法律主要是针对各自的专门问题做出的规定,对洪水利用方面还涉及不多或强调不够。王忠静说,对于洪水资源化利用是否需要专门的法律,还需要研究。但国外有针对城市化进程中改变水循环特性问题而提出的专门规定,要求城市建设的同时必须进行雨水利用的补偿工程。北京市在这方面也有类似的规定,这对促进雨洪资源利用有积极的意义。
  虽然开展洪水资源化利用仍需跨越多重障碍,但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一致呼吁,尽快加大洪水资源化利用的步伐,以便实现防汛抗旱并举,这在北方地区显得尤为迫切。[本报记者:李佳鹏 实习生:纪成成]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