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新京报:抑制气候变暖还需谋求更大共识
Eedu.org.cn 作者:评论员    资讯来源:新京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0
 

  新京报社论

  9月8日,APEC就气候变化问题发表宣言,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所有成员的参与,同时又要尊重各经济体情况的不同和能力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安排。会议还达成了在2030年前将亚太地区能源强度降低25%的意向性目标。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议上表示,中国一贯高度重视气候变化,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等。

  冰川正在流失它的高贵,飓风带来更多的灾难,臭氧层空洞日益扩大……10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样不争的事实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跟人类的活动,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有关。如何应对气候危机,尤其是减少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对气候危机的加剧,已成为全球所有责任国家和组织思考的问题。

  APEC就气候问题的宣言,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是积极信号。事实证明,在参与全球事务、共建人类福祉方面,APEC各经济体已经开始以更加积极、务实的态度,履行其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在APEC召开前,美国总统布什在与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的会谈中,就两国合作倡导解决气候变暖问题达成一致,这也是重要的立场变化。

  当某个问题成为全球公共事件,并获得高度关注时,常常也意味着它将可能面临良性转机。但在气候问题上,这样的共识并不容易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气候变化问题专家娜奥密·奥雷斯克斯曾表示:“人类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很长时间了,但采取的行动却非常滞后。”不错,美国虽然也承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日益升高的温度之间有联系,但依然在2001年退出了《京都议定书》。正是由于执行机制软弱,持续不断的“南北争端”以及某些大国的不合作态度,使《京都议定书》并没有能够有效遏制气候变暖,促进各方达成真正共识。

  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设置绿色贸易壁垒,行环境贸易保护主义之实,使原本需要共同应对的环境问题利益化、政治化或工具化。比如,欧盟及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多年来鼓励环保技术、产业的发展,产品拥有巨额利润预期,因此他们非常积极地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可随之带来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可能会被其拒之门外。与此同时,关于APEC对气候问题的宣言,有一个重要背景,就是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到期,新一轮“全球气候谈判”迫在眉睫。这是一直在减排问题上,持消极态度的发达国家,突然采取主动的原因所在。这意味着,如何在一个相对公平的、尊重各国经济发展实际的平台上博弈,是取得最大共识的关键。

  《京都议定书》实施以来的困境,恰恰是今后国际政治必须解决的问题。此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所有成员的参与,同时又要尊重各经济体情况的不同和能力的差异”,是一个进步,更应成为国际共识。除此之外,更需要将全人类利益的最大化和国家责任的制度化,作为抑制气候变暖这种全球共识的核心理念。假如一些国家仍旧将更多的责任推给他国,而拒不对环境或气候问题做出实质性的承诺与安排,抑制气候变暖将依然步履维艰。

  无论如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态政治”也将越来越多地成为国际政治的方向。在这种趋势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仅需要以更加积极务实的态度为减排做出更大贡献,还需要深入探讨如何将化解气候危机,转化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过程。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机遇。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