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山更绿 水更清 民更富 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退耕还林综述
Eedu.org.cn 作者:刘惠兰    资讯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5
 

    一项调查显示,全国有25度以上的坡耕地9100多万亩。每年输入长江、黄河的泥沙超过20亿吨,其中2/3来自坡耕地。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了退耕还林的战略决策。1999年—2006年8年间,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64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

    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是退耕还林工程的主战场之一。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11省(区、市)及陕西、河南、甘肃、青海4省的部分县纳入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范围,涉及1130个县,2300多万农户,8800多万农村人口。在一个完整的补助周期里,国家累计投资706亿元。

    退耕还林使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充满勃勃生机。

    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强度减弱

    退耕还林工程主要安排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地区,安排在15度以上坡耕地,尤其是25度以上陡坡耕地。8年来,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大规模的林草植被建设,生态明显改善。水利部第二次全国水土流失调查监测结果显示:2003年与1990年相比,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由367万平方公里减少到356万平方公里。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39%。2003年,全国11条主要江河流域土壤流失量大幅度减少,其中长江和淮河流域减少50%左右,珠江、钱塘江等流域减少70%左右,闽江等流域减少85%以上。

    四川省退耕还林累计减少土壤有机质损失量3646万吨、氮磷钾损失量2083万吨,平均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达1345亿元。据测算,四川省退耕还林的林地每年滞留泥沙053亿吨,相当于全省年输入长江泥沙总量的177%。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壤侵蚀模数由退耕还林前的每年3150吨/平方公里,下降到1450吨/平方公里,减少54%。贵州省对10个县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退耕地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由退耕前的3325吨/平方公里减少到2005年的420吨/平方公里,降低了87%。

    综合效益十分显著、惠及多方

    以造林绿化为主体的生态建设快速推进。2002年,我国造林面积首次突破1亿亩。“十五”期间,我国森林覆盖率每年都增加1个百分点。全国退耕还林累计完成建设任务364亿亩。

    目前,中央财政投入发放到位的退耕还林资金已达1300多亿元。退耕农民人均获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896元,约占退耕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西部地区401个县高于20%。这几年,全国几百万贫困人口的减少,退耕还林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川雅安、贵州遵义等生态恶劣、经济贫困的地区,通过退耕还林还草、舍饲养畜,逐步走上了“粮下川、林上山、羊进圈”的良性发展道路,实现了耕地减少、粮食增产、农业增效。据四川省对丘陵地区的调查,大约每退耕3亩坡耕地可转移1个劳动力,全省丘陵、盆周地区大约有200万个劳动力因实施退耕还林得以转移,年创收约100亿元。

    后续产业开始崛起、前景诱人

    国家要生态,农民要生活。退耕还林成果是否保得住,取决于百姓生计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妥善解决。8年来,退耕还林工程区在后续产业发展方面作了诸多探索。

    四川省眉山市在退耕还林中扶持制浆造纸、竹地板、竹家具、竹建材、竹食品、竹编工艺等系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竹产业,延长产业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贵州省赤水市自2001年开展退耕还林以来,累计种竹46万亩,全市竹林面积达102万亩,从业人员8万人。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512元中,有近一半来自竹业。退耕还林大大增加了木本粮油、干鲜果品产量,有效改善了食物和营养结构。工程区已种植1000多万亩经济林和2000多万亩生态经济兼用林,已有部分开始有所收益。

    随着退耕还林后森林资源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野生动植物资源逐渐增加,木本粮食油料和干鲜果品等林产品产量不断增加,生态旅游以及吸引国内外投资等间接收益都将十分可观。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