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修水库还是多种树?解决漓江缺水两种方案引争议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修水库还是多种树?解决漓江缺水两种方案引争议
作者:记者刘栋…    资讯来源:文汇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0-12
修水库还是多种树?解决漓江缺水两种方案引争议(图)
拟建的三大水利工程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代诗人韩愈笔下的漓江飘逸地穿过桂林城,加上沿岸典型的岩溶峰林地貌,两者合在一起为桂林赢得了“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然而这条“山光水影”的漓江如今却面临着“缺水”的困扰。不仅令无数游客倾倒的“百里画廊”正在一步步缩短,甚至就连生活和工业用水都面临着短缺。为了挽救漓江美景,桂林市提出了漓江防洪及补水枢纽工程,计划通过在上游修建三个水库为漓江补水。此言一出,一批桂林市的老环保和林业专家却提出了反对意见:建水库不仅不能为漓江补水,反而会对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枯水期船仅能行6公里

  几十条豪华的游船排着队缓缓驶过漓江,船下的江水浅滩不断,不时从游船船底传来与河滩的摩擦声。放眼望去,昔日风光旖旎、碧水萦回的漓江如今已变得多处河滩裸露,游船只能航行于耗资千万专门疏浚处的河道中。据当地导游介绍,原来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的游程已经缩短至63公里,到了枯水季节时航程最短曾缩至6公里。

  “漓江的水是越来越少,到了枯水季节恐怕都要断流了。”一位桂林市民担心地告诉记者。据有关专家介绍,漓江属雨源型河流,在季风气候影响下,每年3-8月为汛期,降雨频繁,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6%,径流量占年径流量81.9%。当年9月至第二年2月,为平水——枯水期。漓江又属山区型河流,坡降大,集雨面积宽,降雨时地表径流易于汇集,水位易暴涨暴落。

  缺水因水源林面积减少

  漓江面临断航之忧,绝非仅仅是自然所致,人祸更是重要原因。漓江属珠江水系,发源于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猫儿山是漓江旅游的命脉,没有猫儿山丰富的水资源,就没有奔流不息的漓江。据林业部门提供的资料,1958年猫儿山水源林面积为4万多公顷,到1980年已下降至1.77万公顷。80年代以后组织人工造林,水源林面积恢复到3.08万公顷,但比1958年以前仍然减少25%。由于上游水源林结构及质量下降,导致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雨季洪灾加剧,枯期流量减少,枯水期越来越长。进入90年代后期每年枯水期断航时间长达3个多月之久,短时间也有近一个月。

  旅游开发致用水过度

  漓江沿岸旅游业的盲目开发直接影响了漓江植被保护,并与漓江黄金水道“抢水”,造成漓江水资源的浪费和枯竭。近年来,漓江沿岸兴办了大大小小的农家旅游餐馆、简易旅游景点上千家,加上沿江新建的冠岩等几个大的景区、景点,每天在从漓江抽取大量饮用水的同时,也把大量的垃圾和未经处理过的污水直接倾倒到漓江中去。在漓江上游灵川县境内的南洲岛附近,沿江搭建的各种简易旅游休闲餐馆星罗棋布,简易厕所发出难闻的臭味。

  建几个水库应对缺水?

  “如果没有了水,漓江将不复存在,桂林美景将黯然失色。挽救漓江、保护桂林,通过在上游建设控制性水库,调控洪水,为下游漓江进行补水势在必行。”桂林市水利局局长莫庭金告诉记者。

  桂林市水利局副总工程师阳幼生向记者介绍,上游控制性工程经规划和论证,选定在漓江干流陆洞河新建斧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同时在漓江支流川江和小溶江上新建川江、小溶江水利枢纽工程。三座工程均以防洪为主,兼有漓江生态补水和发电等功能,库容分别为2.36亿立方米、0.965亿立方米和1.55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17.57亿元。整个工程计划今年11月启动施工,3年内建设完成。3个水利枢纽建成后,总防洪库容达2.46亿立方米;枯水季节向漓江补水,正常年份可使漓江流量保持在60立方米/秒以上。

  “工程完成后,可使桂林市的防洪能力从目前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彻底扭转洪灾频发的局面;其次,三座工程拦蓄雨洪资源,通过联合调度,每年枯水期可向漓江补水4.3亿多立方米,保证漓江生态环境用水和游览通航流量60立方米每秒的要求,使漓江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彻底改善;第三是解决沿江200公里范围内两岸城镇和农村约140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问题。”对于工程完成后的积极作用,桂林市水利局局长莫庭金显得很有信心。

  环保专家担心破坏生态

  水利部门提出建水库解决漓江缺水,桂林市一批环保和林业界的老专家却提出了反对意见。原桂林市漓江研究会理事长、原广西环保委员会顾问李维新告诉记者:“如果通过水库来给漓江补水,恐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倒会给漓江沿岸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与李维新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原桂林地区林业局局长、高级工程师梁晓峰,原桂林市科委高级工程师李维谦和广西师范大学生态学教授卢立仁。在他们看来,这样的水库建设非但无法达到防洪和补水的目的,反而会因为大规模的建设破坏漓江上游的自然景观,淹没两岸的岩溶地貌。

  绿色建议:广种树多养水

  如果建水库无法达到防洪补水的目的,那怎样才能恢复漓江“江作青罗带”的美景呢?原桂林地区林业局局长、高级工程师梁晓峰提出了一个好的选择——建设“绿色水库”。他给记者出示了一组数据,1公顷阔叶林可涵养水源9023立方米,按照三个水库设计的库容标准2.46亿立方米,只需要2.73万公顷的阔叶林便可达到。

  “如果再把生态和环保等方面的影响综合在一起,恢复漓江上游的森林植被,全流域大面积植树造林,并强调种植涵养水分大的阔叶林比花费十几亿元建设3个水库好得多。这样不但可以构成山体阶梯式涵水,山林与地下含水层相互沟通,重组自然水资源系统,还可以通过大生物圈中的水文小循环,产生降雨即自然水利,促成次生自然环境的再现。”梁晓峰告诉记者。

  在这些老专家看来,漓江自古以来就有丰、平、枯季之分,这是由于桂林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地形造成年内降雨时间分布不均造成的。近年来枯季水量锐减,最主要还是人为破坏因素造成。“漓江是一个完整而又非常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要改善它的生态功能,缓解它的枯水状况,唯一的办法就是‘以自然之道,还自然之身’,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干扰破坏、恢复其次生自然环境,从而达到涵蓄补充水源之目的。”李维新告诉记者。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俄科学家最新发现:马路两旁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