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淮河治污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淮河治污
作者:本报评论…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0-25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今天在安徽蚌埠闭幕,距1994年国务院召开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现场会整整10年。那次现场会决定把淮河作为我国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个重点工程,拉开了治理淮河污染的序幕。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沿淮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淮河治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产生了明显成效。

  10年来,淮河流域内GDP由1994年的5569亿元,增至2003年的13066亿元,增长了1.35倍;人口数量达到1.6亿多,增加了800万。在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全流域排污总量大幅削减,淮河干流水质明显改善,部分支流水质有所好转。淮河流域大部分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居全国七大江河之首,取得今天的成绩十分不易,国家有关部门、沿淮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淮河治污取得的成效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当前淮河流域水污染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总体上水质仍然较差,排污总量仍然偏高,与国务院批复的淮河“十五”计划目标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当前,淮河流域工业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流域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治污体制、机制尚未理顺,环保监管执法难以到位;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缓慢,污水处理厂管网严重不配套;生态基流严重缺乏,水体自净能力很弱。

  做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关键是沿淮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淮河流域水质的好坏,不仅事关该流域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全流域1.6亿多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能否扎实推进淮河治污工作,是沿淮各级政府是否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试金石”。各级领导要进一步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高对淮河治污重要意义的认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沿淮四省各级党、政“一把手”对环境质量亲自抓、负总责。要进一步完善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统一、高效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新机制;各级政府要对辖区内水环境质量负起责任,按照环境容量组织当地经济社会活动,调整产业布局;要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水污染治理能力;要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坚决关停污染严重、达标无望的企业,进一步实施更严格的淘汰制度。同时,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全面推进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依法治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经过数十年的法制建设,我国已建立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环境和资源法律体系。要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健全环境保护法制,严格依法防治水污染,加大环保监管力度,杜绝“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不正常现象。

  尽快改善淮河水环境质量,是国务院的既定方针,是沿淮各地群众的迫切要求。沿淮各级政府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把淮河水污染防治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中,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抓紧抓好,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

  《人民日报》 (2004年10月25日 第二版)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旅游将坚持“保护第
    《生态旅游指导意见》将出台
    生态旅游现场会:实现旅游发展
    中国加强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
    贵州发现三亿年前古珍稀生物
    贵州实施生态资源管护工程
    生态旅游铺就致富路
    1249只黑颈鹤贵州草海越冬 数
    以旅游带动绿色经济“扶贫”
    温家宝四川考察: “让农民的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