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建设“森林城市”最忌急功近利[光明网评] | ||||||||
作者:于平 资讯来源:光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1-28 | ||||||||
建设规划,其中,北京市 对于年年饱受风沙之苦和空气污染困扰的北京人来说,“现代化森林城市”这一概念无疑充满了诱惑。不过,北京的地理位置及北京现在所处的城市发展阶段注定了,达到“森林城市”的目标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如果把握不好将可能会走弯路,付出不必要的代价。所以,对于北京的“森林城市”建设,我们在肯定之余,也想提出一些建议和期待。 许多人也许还记得去年11月6日那一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毁坏了北京1000余万棵树,使得北京几十年来的绿化成果遭受损失。后来有专家指出,造成惨重损失的原因一方面是这场雪来得有些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的内在缺陷——因为绿化树木多样性不足,导致城市生态系统抗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差。 去年11月6日北京绿化之痛告诉我们,“森林城市”建设概念一定要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理念区分开。城市规划和建设讲究整齐、协调,而城市绿化要讲究搭配和多样化。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高投入短期就能取得巨大成就,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花再多的钱,引进再多的大树,造出再大面积的草坪,对于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益处有限,有些地方甚至还有潜在危害。建设“森林城市”,一定要抛弃那种急功近利的思维,十年树木,“森林城市”目标不是一两届政府就能完成的,它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还有,许多人也许注意到,北京的树木绿化建设的重心大都集中于城市道路的附近和大面积的广场。这样的绿化方式景观性比较强,但服务性差了一些,在城市里,市民要想便捷地亲近自然,往往比较难。而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它们早已走出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和大广场绿化这样单一的生态城市建设方式,它们在绿化时注重的是,如何让绿化的成果更好地服务公众。因此,这些城市大大小小的居民区附近大量建造一些“小”广场,让居民一出家门就能踩到草坪,见到树林。这样的化整为零的绿化方式值得借鉴。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建设“森林城市”,我们首先要做的不仅是花大力气去进行人工绿化,更要把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小心翼翼地保护好。北京现在正处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建筑与树、城市与自然处于一个冲突状态。 例如,本报曾经报道过的在顺义湿地旁违规建公路的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这样的生态资源,一旦失去了,也许就永远难以恢复,对于地处华北,严重缺水的北京而言,湿地更显得弥足珍贵。 保护好这些自然赋予我们的财富,是建设“森林城市”的基础,否则,“森林城市”只会是一个地基松动的大厦,盛名难副。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没有相关资讯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