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防沙治沙法》实施三年 北京风沙治理成效显著 | ||||||||
作者:记者黎政… 资讯来源:国际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 | ||||||||
专家们一致认为,北京市在全面贯彻《防沙治沙法》过程中,防沙治沙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使首都北京以崭新的面貌迎接2008年奥运会奠定了基础。 200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正式颁布实施,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防沙治沙的专门法律。为了使这部法律能够更快的在全市得到落实,北京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关于加快本市防沙治沙生态体系建设实施意见》,通过开展“植树节”、“纪念6?17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节日进行广泛宣传,大大提高了林业各级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增强了依法行政的理念和能力,全面推进北京市防沙治沙法制化进程。全市上下集中力量实施了一批影响首都生态环境的国家级和市级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开拓了防沙治沙新局面。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从2000年开始试点,已实施五年。截止到目前,北京市已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1.9万亩、封山育林158.6万亩、飞播造林29.6万亩、水源和节水工程3382处、小流域综合治理482.5平方公里、爆破造林8万亩、人工种草20万亩、生态移民2480人、科技支撑实验示范646公顷,种苗基地建设完成9376亩。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4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10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55万亩,配套荒山荒地造林50万亩。到目前北京市退耕还林共投入资金41140万元,其中包括工程建设直接费20500万元,粮食补助资金18060万元,现金补助2580万元。北京市退耕还林工程目前累计兑现粮食12900万公斤,涉及21万农户。 隔离地区绿化工程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绿化重点工程。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于2000年启动,造林近14万亩,植树2000多万株。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于2003年启动,两年来共完成绿化任务6万亩。 绿色通道建设工程4年来累计完成绿化长度1000多公里,实现绿化面积38万亩,超额完成了北京市政府提出的“用3~5年时间新增35万亩绿化面积”的任务指标。 山区水源林建设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2002年以来,北京市在保护现有植被的基础上,结合树种、林分结构改造,采用大规格苗木营造高标准水源保护林,突出其“立地成景,立地成效”的景观生态效果。目前北京市新建高标准水源保护林4万亩,栽植大规格苗木共计270多万株。 五大风沙危害区得到有效治理。五大风沙危害区(永定河、大沙河、潮白河、康庄、南口)是北京市主要的沙尘源地,总面积247.5万亩,涉及9个区县54个乡镇,占全市沙化土地面积的69%。建国以来,特别是国家开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来,北京市在五大风沙危害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沙造林活动,共营造防风固沙林110多万亩,实施沙地播草覆盖15万亩。 “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自1982年实施以来已完成三期,目前正在进行四期工程建设。前三期规划造林绿化任务47.85万公顷,实际造林60.32万公顷,是计划任务的126.1%。其中人工造林30.13万公顷,飞播造林8.47万公顷,封山育林21.72万公顷。在建的四期工程从2001年启动实施,建设范围包括门头沟、石景山、海淀三个区,总面积19.77万公顷,目前已造林16万亩。 北京市沙产业发展迅速,到目前,北京已有成片果园为285万亩,产值近20亿元,从业农户近40万户。昔日风沙频繁、盐碱涝洼的穷乡僻壤变成今日林茂粮丰的“绿海田园”,山区旅游、采摘、特色民俗游等观光休闲产业蓬勃发展,更多的首都市民被优美的风景吸引,来到山区休闲、旅游、度假。据统计,到2003年底,11个区县50多个乡镇316个村2.4万户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从业人员达4.5万人,总收入达6.1亿元。同时,工程建设改善了区域投资环境,带动了周遍地区建设用地增值,工程区的“青山绿水”已开始吸引社会投资。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北京首次跨省测空气污染 北京沙尘暴源头近千亩林地惨 北京城八区环保局长响应民间 北京开展“节水周”宣传活动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首个响应 北京奥运工程重点确定 落实" 北京生态修复为山体疗伤 北京美国白蛾疫点扩散 防控不 不利气象条件加重北京大气污 亚洲时报:北京减少空气污染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